
SpaceX announces: Mission accomplished! Humanity completes the first commercial spacewalk, with a billionaire spending over 10 minutes outside the capsule!

SpaceX 於 9 月 12 日成功完成了人類首次商業太空行走任務,億萬富翁賈裏德·艾薩克曼和一名工程師在艙外停留超過 10 分鐘。馬斯克表示,計劃在兩年內向火星發射不載人 “星艦”,並在四年內實現載人飛行,目標是在 20 年內在火星建立自給自足的城市。此次任務是 “北極星黎明” 計劃的一部分,標誌着商業宇航員首次從商業飛船上進行太空行走。
9 月 12 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載人 “龍” 飛船完成人類首次商業太空行走任務。
該任務由現年 41 歲的美國億萬富翁艾薩克曼和該公司一工程師出艙進行。通過 “天行者”(Skywalker)梯子,以及 12 英尺長的繫繩,艾薩克曼率先走出太空艙,並在艙外待了 10 多分鐘。隨後,吉利斯出倉,同樣在艙外待了 10 多分鐘,以測試 SpaceX 宇航服的性能。


SpaceX 發文表示,“‘北極星黎明’ 商業太空行走任務已完成,標誌着商業宇航員首次從商業飛船上完成太空行走了。”

新華社此前援引美聯社報道稱,這兩人只要出艙並離開 “龍” 飛船就算進行太空行走。10 日該公司發射載有 4 人的 “龍” 飛船,4 名乘客均不是職業宇航員。
4 名私人航天員乘 “龍” 飛船進入太空,將最高抵達距地球約 1400 公里的高度
9 月 10 日,馬斯克旗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SpaceX 宣佈,搭載 “北極星黎明” 任務 4 名私人航天員的飛船發射升空。據悉,本次任務將由 4 名私人宇航員組成的機組人員搭乘飛船,在為期 5 天的行程中,進入地球輻射帶,並計劃進行首次商業太空行走。

此次名為 “北極曙光” 的任務中,億萬富翁賈裏德·艾薩克曼(Jared Isaacman)在列,他曾在 2021 年與 SpaceX 一起進入太空,併為這次飛行及其開發提供了資金。與他同行的還有 SpaceX 的兩名首席工程師莎拉·吉利斯(Sarah Gillis)和安娜·梅農(Anna Menon),以及艾薩克曼的朋友、前空軍飛行員斯科特·“基德”·波提特(Scott “Kidd” Poteet)。
據新華社,現年 41 歲的美國富豪賈裏德·艾薩克曼將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工程師薩拉·吉利斯展開太空行走。據美聯社報道,不同於以往宇航員飄出國際空間站相當距離的太空行走任務,艾薩克曼和吉利斯只要出艙、離開 “龍” 飛船就算進行了太空行走。
艾薩克曼等四人 10 日乘 “龍” 飛船進入太空,最高抵達距地球約 1400 公里的高度,執行代號 “北極星黎明” 的航天任務。飛船後來降軌至距地約 700 公里高度,乘組將在這一高度開展太空行走任務。國際空間站軌道高度距離地球約 400 公里。
艾薩克曼等四人都不是職業宇航員。艾薩克曼是美國支付服務商 “Shift4 支付”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波蒂特是一名退役戰鬥機飛行員,梅農和吉利斯都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工程師。
依照美聯社説法,自從蘇聯宇航員阿列克謝·列昂諾夫 1965 年首次太空行走以來,已經有 263 人完成太空行走,均為職業宇航員。
艾薩克曼拒絕透露自己為此次太空任務花了多少錢。他在 2021 年 9 月搭乘 “龍” 飛船進入太空,繞地球飛行約 3 天后返回,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全平民” 太空 “旅行團” 乘員之一。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是首家嘗試開展商業太空行走任務的私營企業。美國航天局退役宇航員克里斯·卡西迪説,相比讓乘客坐進飛船、扣緊安全帶往返太空,進行太空行走任務是完全不同的 “遊戲”,難度更大、更危險。
馬斯克:目標是 20 年內在火星上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城市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 9 月 7 日説,該公司計劃在兩年內向火星發射不載人的 “星艦” 飛船。
馬斯克寫道,這些飛船將是無人駕駛的,以測試在火星上完整着陸的可靠性。他補充稱,如果它們順利着陸,那麼 SpaceX 將在四年內首次向火星發射載人飛船,這將是一個關鍵節點,因為自那時起飛船的發射率將呈指數級增長。

馬斯克還展望道,他的目標是在大約 20 年內在火星上建成一個自給自足的城市。
馬斯克今年 4 月説,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將在 5 年內向火星發射不載人飛船,載人火星任務將於 7 年內展開。
關於具體人類登陸火星的時間表:
2 年後:在下一個地球至火星的轉移窗口期間,首批無人駕駛的星際飛船將發射前往火星,以測試着陸的可靠性。(2026 年)
4 年後:如果無人着陸成功,將進行首次載人飛往火星的飛行。(2028 年)
20 年後:目標是在火星上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城市,飛行頻率將呈指數級增長。(2044 年)
長期:成為一個多行星物種,通過減少對單一星球的依賴,增加意識存在的可能壽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