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10 landlords in the brokerage circle: owning cinemas, collecting rent and building houses

上市券商半年報,已經披露完畢!
密密麻麻、數字繁多的報告,有着太多的故事值得挖掘。
其中,“投資性房地產” 規模數字,顯示着證券公司的 “另類實力”——屯地的能力。
這不,有的券商 “經營” 電影院,有的券商為旗下公募機構辦公,轉身去抵押土地使用權,更有機構直接當起了 “包租公”······
投資性房地產
資事堂通過 WIND 終端,梳理出上市公司最新的投資性房地產規模(合併報表)。

據上市券商的財報,投資性房地產指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或兩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產。
具體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權、持有並準備增值後轉讓的土地使用權、已出租的建築物(含自行建造或開發活動完成後用於出租的建築物以及正在建造或開發過程中將來用於出租的建築物)。
前十強 “浮出水面”
截至 2024 年 6 月末,海通證券、方正證券、國泰君安、錦龍股份和中信證券,依次位列投資性房地產規模前五名。
上述機構中,除了中信證券,其餘四家機構的投資性房地產規模均超過 10 億元人民幣。
其中,海通證券以 25.03 億元高居榜首,大幅領先於其他券業同行。
規模第五至第十位的券商依次為:中泰證券、天風證券、國海證券、第一創業、國信證券。
方正證券 “坐擁” 影院
2024 年 6 月末,方正證券的投資性房地產規模為 17.77 億元,位列上市券商第二位。
方正證券最新半年報披露:報告期末該券商尚未辦妥產權證書的投資性房地產有三處(如下圖)。

即裕達國貿大樓、金泉港影院,以及一家位於天津市的營業部。其中,前兩處房產 “產權證書尚在辦理中”,後者 “目前尚未過户至方正證券名下”。
上述的影院資產格外引起注意,賬面價值達到 3.41 億元人民幣。
一家券商緣何與影院產生關聯?
這與一宗舊案有關。
當年,方正證券全資子公司方正證券承銷保薦公司的前身(原中國民族證券)於 2014 年 9 月至 12 月期間發生 20.5 億元資金被挪用事項。
此後公告亦披露:2023 年 12 月 28 日,法院裁定將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某處商業房產等交付方正承銷保薦,抵償其被挪用未歸還的資金約 3.32 億元。
國泰君安 “收租強”
投資性房地產規模位列第三位的是老牌券商國泰君安,截至上半年末有 10.54 億元,近三年此項規模變動較小。
最新半年報有涉及房租性質的應收款項記錄。

2024 年 6 月 30 日及 2023 年 12 月 31 日,其他應收款項賬面淨額中金額較大的前五名單位名稱、金額及款項性質,均涉及 “房租等保證金”,涉及金額最高達到 8000 餘萬元。
海通證券 “硬資產” 多
投資性房地產規模前十強數據中,亦附有相關券商 2020 年-2023 年的對應規模。
位列頭名的海通證券,此項規模數據從 2021 年的不足一億元,到 2022 年 “膨脹” 至 26.42 億元。
“固定資產、使用權資產、在建工程及投資性房地產佔集團總資產的 3%,大部分資產變現能力較強。” 海通 2022 年年報針對公司資產負債表曾有上述記載。
此外,海通旗下有兩家 100% 控股的機構涉足房地產開發經營、物業管理,即海惟泰置業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澤春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當然,從公開披露資料中,外界未能找到相關信息去解答上述規模數字的變化。

堅定買樓蓋樓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情況是,平日 “聲音不多” 的第一創業證券,在投資性房地產規模上位列前十強。
這家由佛山證券改制而來的券商,在房地產投資上可謂相當 “盡心盡力”。

(如上圖)最新半年報記載:有一個賬面價值 5.66 億元的無形資產處於受限狀態,原因是用於借款的土地使用權抵押。
實際上,這涉及一筆長期借款,半年報披露 “因開發建設創金合信前海總部大廈項目,公司間接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創基實業投資有限公司以土地為抵押申請貸款”。
第一創業證券是深圳公募創金合信基金的發起股東之一,莫非公司手中的投資性房地產 “間接” 用來和旗下公募機構一起蓋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