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S. stocks survived the "summer storm", but this time it was all thanks to the "S&P 493"

美股在經歷 “夏日風暴” 後逐漸復甦,標普 500 指數中除去 “科技七巨頭” 的 493 只成分股表現出色,房地產和公用事業板塊分別上漲 11%。儘管七大科技股自 7 月 16 日以來下跌 5.3%,但其他行業的強勁表現抵消了其跌幅。投資者開始關注盈利回升的公司,轉向傳統行業,反映出市場對貨幣政策寬鬆的預期。
隨着夏季的 “股市大拋售” 逐漸退潮,美股已收復了大部分跌幅。標普 500 指數中除去 “科技七巨頭” 的其他 493 只成分股顯示出了其在市場動盪中的韌性,成功帶動標普 500 指數實現復甦。
從房地產到公用事業,再到必需消費品,這些傳統行業的股票正在成為市場的新寵。
“七巨頭” 的時代落幕?
在過去兩年中,受益於強勁的利潤增長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廣泛佈局給投資者帶來的吸引力,英偉達和微軟等科技巨頭一直是股市上漲的主要推動力。
然而,隨着對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以及美聯儲即將開啓降息週期,投資者開始轉向房地產、公用事業和必需消費品等行業。
自 7 月 16 日標普 500 指數達到頂峯以來,所謂的 “七大科技股”——英偉達、微軟、蘋果、谷歌、亞馬遜、Meta Platforms 和特斯拉大多表現不佳,彭博七大科技股指數下跌 5.3%。
同期,標普 500 指數僅下跌不到 1%,主要受權重較大的科技股拖累,而 “七巨頭” 以外其他公司的上漲為其抵消了大部分跌幅。
“標普 493” 的崛起
在這種背景下,那些通常不活躍的行業反而表現出色,自 7 月 16 日以來房地產和公用事業均上漲了 11%。
彭博情報股票策略師 Michael Caspe 表示:
“投資者喜歡關注那些盈利從下滑轉為增長的公司。這在某種程度上讓他們遠離科技股,轉向其他曾被拋棄的 493 只股票。”
分析指出,是市場對貨幣政策寬鬆的預期助長了這種轉變。當前,科技巨頭花在 AI 計算設備上的鉅額支出引發了市場對其利潤率的擔憂,尤其是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跡象表明這些支出能帶來足夠的收入增長。與此同時,其他行業的盈利前景正在改善。
例如,醫療保健行業在連續七個季度利潤下滑後,第二季度的利潤增長了 16%。分析預計這種增長將持續到今年年底,2025 年第一季度的利潤增長將達到 45%。
仍看好科技股
儘管如此,有分析稱,這種市場輪動是否只是曇花一現,還是一個長期趨勢,很可能取決於經濟的走向。美聯儲本週的政策動向將為市場提供重要線索,當前交易員們對央行降息 25 個基點還是 50 個基點的看法仍存在分歧。
Riverfront Investment Group 全球股票首席投資官 Adam Grossman 認為,將 “開始展現領導力的股票” 是那些 “將從更高的經濟增長和更低的利率中受益的週期性股票”。儘管如此,大型科技股仍然是其公司最大倉位的的配置股。
Truist Advisory Services 的聯席首席投資官 Keith Lerner 則認為,如果存在不確定性,投資者可能會繼續為增長前景支付溢價。如果經濟繼續放緩,防禦性行業將繼續表現良好。但科技股無論是在放緩還是穩定的環境中都會表現不錯。
數據顯示,科技巨頭的盈利依然強勁,但增長速度較過去幾年有所放緩。而當時的快速增長得益於穩定的銷售增長和對效率的關注,而這也導致了整個行業的數十萬人被裁員。
“七大科技股” 第二季度的利潤增長為 36%,較前三個季度的 50% 以上有所下降。根據 Bloomberg Intelligence 的數據,預計未來四個季度的盈利增長將在 17% 到 20% 之間。
儘管低迷的經濟已經降低了許多科技股的市盈率,但與過去十年的平均值相比,它們仍然偏高。例如,微軟的市盈率為 32 倍,較 7 月份的 35 倍高點下降,但遠高於過去十年的平均 25 倍。
波士頓合作伙伴全球市場研究主管 Michael Mullaney 也認為,儘管像英偉達這樣的與人工智能相關的股票的繁榮引發了與互聯網泡沫時期的比較,但這並不意味着科技股不會繼續表現良好:
“其他 493 家公司的較低估值可能會吸引一些買家,但這並不意味着投資者應該完全放棄科技股。這些公司正在大量賺錢,這與 2000 年的情況有很大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