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o will dominate the ups and downs of commodities in the fourth quarter? Waiting quietly for the Fed rate cut to "land"

黃金能繼續獨領風騷嗎?原油、鐵礦石等大輸家又能否逆風翻盤?
今年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市場一直陷於動盪不安的局面,標普大宗商品指數 (S&P GSCI) 在 4 月初的漲幅一度達到 12%,但隨後迅速隕落,截至 9 月 13 日,今年迄今已經下跌近 1%。
大宗商品走出過山車行情之際,黃金無疑成為最大贏家,央行買盤、地緣政治和美聯儲降息預期推動下,金價連續刷新歷史新高。然而,受全球需求前景低迷影響,WTI 原油一度跌破 65 美元,鐵礦石跌破 90 美元,“銅博士” 自 5 月高點下跌逾 15%,玉米大豆等農產品也持續下探至四年新低。
2024 年還剩不足四個月,大宗商品該何去何從?黃金能繼續獨領風騷嗎?原油、鐵礦石等大輸家又能否逆風翻盤?
金價飆升,散户蜂擁而至 CME 微型黃金期貨,花旗看漲至 3000 美元
上週五,歐洲央行年內第二次降息落地,美聯儲本週降息 “板上釘釘” ,金價又一次創造歷史,一度站上 2580 美元/盎司上方。
金價屢創新高之際,散户大舉湧入芝商所 (CME ) 的微型黃金期貨合約,截至 9 月 11 日,日均成交量已達到了 99527 手合約,遠遠超過了 2020 年疫情時的日均峯值水平。
而隨着散户持續湧入,芝商所微型黃金電子合約年初至今已經累計上漲近 26%。

芝商所是美國最大的衍生品交易所,其微型黃金期貨合約主要面向散户,為這些資金實力不太雄厚的投資者提供入市機會。相較於標準黃金期貨合約,CME 微型黃金期貨合約規模僅為其十分之一,資金投入、保證金要求和交易費用也更低,但可提供同等程度的靈活性和保障性。
展望未來,高盛早前報告指出,受美國債務危機、美聯儲降息以及對沖需求增加的影響,到明年年初金價有望漲至 2700 美元/盎司,較上週五收盤價漲 5%。花旗更加樂觀,根據歷史經驗,無論是特朗普還是哈里斯當選美國總統,到今年年底金價有望站上 3000 美元大關。
“跌跌不休” 的原油,年內還有反彈空間?
在今年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場上,原油多頭也無疑是一羣 “失意者”。
上週 OPEC 和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雙雙下調 2024 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測,導致國際原油價格重挫,WTI 原油一度跌破 65 美元,創一年半來新低。

在供給端,最新數據顯示7 月 OPEC 產量較前月小幅增加,引發市場擔憂。標普大宗商品研究副總裁 Jim Burkhard 近日在亞太石油大會 (APPEC) 上表示,預計 OPEC+ 及其盟友將在 2025 年開始增加石油產量,這將是幾年來的首次。
高盛、大摩、花旗、滙豐一致認為,明年原油供應將出現嚴重過剩,屆時油價或將跌至 60 美元水平。儘管長期存在下行風險,在高盛眼裏,油價大跌為投資者帶來了絕佳的短期入市機會。
高盛分析師 Yulia Zhestkova Grigsby 發現,相較於極度悲觀的期貨市場,現貨市場由於產量下降和需求復甦,供需進入緊張狀態。期貨和現貨市場的分歧表明,隨着投資者逐漸迴歸理性,四季度布油均價有望回升至 77 美元/桶,較本月低點反彈 12% 以上。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原油投資者可以關注芝商所旗下的微型 WTI 原油期貨合約來對沖原油遠期下行風險,且防止近期的上行風險。類似微型黃金期貨合約,芝商所微型 WTI 原油期貨規模僅為標準合約的十分之一,以更低的保證金和交易費用,提供相同的靈活性和安全性。
看跌情緒好轉,玉米即將觸底,大豆也迎來轉機?
美國有望迎來一個史上空前的玉米豐收季,8 月下旬,芝商所旗下的 CBOT 玉米期貨價格一度跌至每蒲式耳 4 美元以下,接近 2020 年初時的低點。

大豆和小麥也因玉米市場的豐收前景而承壓走低。CBOT 大豆期貨價格一度跌破 1000 美分/蒲式耳,為 2020 年中以來最低紀錄。

不過,鑑於價格已持續下挫,Farrer Capital 首席投資官 Adam Davis 認為,玉米價格可能已經接近底部,大部分負面因素已經被計入定價。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最新數據顯示,投資者正在大幅削減美國大豆、玉米和小麥合約淨空頭倉位,市場的看跌情緒有所緩解。
據世界氣象組織,到今年年底,全球天氣模式預計將從厄爾尼諾轉變為拉尼娜,或導致更極端的氣候災害。無獨有偶,美國農業部近日公佈報告稱,美國遭遇乾旱的大豆作物比例上升了 7 個百分點,達到 26%,乾旱導致巴西推遲新大豆作物播種季,推動芝加哥大豆期貨連續四周反彈。
芝加哥大豆期貨是全球最交易活躍的農產品期貨之一,平均每天交易量超過 20 萬份合約,未平倉量峯值接近 90 萬,這些合約為交易者提供了高度的流動性和靈活性。此外,所有交易都在 CFTC 監管的中央清算市場中進行,降低了對手方信用風險。
鐵礦石何去何從?
亞洲需求疲軟,拖累鐵礦石成為今年以來表現最差的大宗商品之一,年初至今已經大跌逾 30%。

行情持續低迷之際,多家投行認為鐵礦石的 “基本面前景依然黯淡”。
高盛大宗商品交易員 Mark Ma 此前表示,接下來的幾周內,鐵礦石可能迎來 5% 的空頭回補反彈,但長期來看,鐵礦石仍將處於結構性供應過剩的狀態。除非礦企減產,否則市場無法重新實現平衡。
熊市即將結束,大宗商品準備迎接牛市?
儘管今年以來市場波動較大,但全球大宗商品仍處於歷史高位,伴隨美聯儲降息預期落地,大宗商品價格勢必受到美元走弱的支撐。
滙豐最新研報指出,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已於 7 月中旬已步入熊市週期。參考歷史經驗,熊市週期通常持續至少 3 個月,因此本輪可能已經過了一半左右,大宗商品從熊市向牛市過渡的初步跡象正在出現。
美國銀行更是大膽預言,美國結構性通脹驟升,表明 “大宗商品牛市才剛剛開始”,該機構認為從現在到 2030 年,大宗商品是投資者應該關注的重要領域之一。

Jared Woodard 等美銀策略師在最新的報告中強調,由於技術顛覆對於通脹的壓制逐步減弱,而去全球化趨勢不斷增強,美國可能很快會恢復到 2000 年之前的通脹趨勢,也就是每年 5% 的上漲速度。
此外,美銀指出,美國加徵進口關税、債務危機、財政赤字,人工智能和淨零政策都將加劇通脹壓力,屆時大宗商品的年化回報率可能達到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