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week that will change history is coming!

華爾街見聞
2024.11.04 02:12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本週重點關注: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美國 2024 總統大選、美聯儲利率決議,中國公佈 10 月進出口、外匯和通脹數據,歐元區公佈 9 月 PPI 和 9 月零售銷售數據。

11 月 4 日至 11 月 8 日當週重磅財經事件一覽,以下均為北京時間:

本週重點關注: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美國 2024 總統大選、美聯儲利率決議,中國公佈 10 月進出口、外匯和通脹數據,歐元區公佈 9 月 PPI 和 9 月零售銷售數據。

此外,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挪威、巴西等多國央行也將公佈最新利率決議,中國公佈 10 月財新服務業 PMI,10 月金融數據不定時公佈,歐元區各國公佈 10 月服務業和綜合 PMI 終值,第七屆進博會開幕。

人大常委會成增量政策落地 “關鍵窗口”

據新華社報道,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於 11 月 4 日(週一)至 8 日(週五)在北京舉行。根據委員長建議,屆時將審議國務院關於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以及關於 2023 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等。

今年 9 月 26 日,中央罕見非慣例召開研究經濟工作的政治局會議,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隨着政策陸續推進和落地,市場信心得到極大提振,並期待更多增量政策接力出台。

在 10 月 12 日召開的國新辦發佈會上,財政部長藍佛安表示,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是近年來出台支持化債力度最大措施,但並未透露具體規模。

市場普遍預計,本次人大常委會將就額外政府債券發行、地方化債規模等具體安排做出審議,將是更多增量政策落地的 “關鍵窗口”。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員、觀傳媒公共事業部總監劉典分析認為,全國人大常委會作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對於一些列重要舉措的落地將是 “拍板” 的環節。

劉典認為,除了化債議題,經濟目標3% 財政赤字率紅線是否突破的相關內容也值得關注

迎接風暴!2024 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出爐

2024 年美國大選將於 11 月 5 日(週二)開啓最終投票,預計北京時間 6 日中午可基本敲定大選結果。

目前選情膠着,儘管民調數據顯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里斯雙方勢均力敵,但博彩市場正在賭注特朗普會勝選。“特朗普交易” 自 10 月下旬以來持續升温,不過市場風格整體仍較為謹慎。

中金劉剛團隊分析稱,2016 年市場對特朗普 “超預期” 勝選反應強烈,此次則不然。當前中美宏觀基本面不同,美聯儲貨幣政策不同,2016 年處於加息初期,現在處於降息週期。大選前後美債若衝高可提供短期交易機會、美元強、黃金防範透支。

根據東吳證券陳李等的梳理演繹,大選結果或將出現四種情景,對資產價格可能產生以下影響:

情景一:共和黨橫掃(43%),美股>美元>黃金>美債。一方面,特朗普更順暢的推行並落實自己的政策主張,對國內企業進行大幅減税並放鬆監管,更多 “美國優先” 政策利好美股;另一方面,政策共振(加關税 + 移民收緊)增加美國的再通脹壓力,從潛在影響上利多美元,而這對於美債市場來説,將遭到拋售長端的壓力。

情景二:特朗普 + 共和黨參議院,民主黨眾議院(15%),美股>美元=黃金>美債。特朗普與手握 “財政大權” 的眾議院分裂,施政空間將受阻。這意味着他的對外關税、對內減税政策推薦難度加大,企業進一步減税的可能性較低,從而美股可能只是較為温和的上漲。

情景三:民主黨橫掃(14%),美元、美股走弱。考慮到她對企業加税拖累美股盈利,對富人加税影響風險偏好,整體上對美股形成較大壓力。此外,如果經濟陷入衰退,美元將疲軟。但哈里斯財政政策並不激進,從而不會大幅舉債,美債利率上行壓力小於特朗普當選情形。

情景四:哈里斯 + 共和黨參議院、民主黨眾議院(24%),美股可能表現較弱。眾議院在控制政府支出上作用大,因此眾議院和總統統一有利於落地哈里斯財税方面政策,例如給企業加税。在此基礎下,短期內對美股形成壓力,但可以考慮從結構上尋找機會。其他資產表現中性。

中金李雨婕還認為,對資產來説,無論是 “共和黨全勝” 還是 “特朗普 + 民主黨眾議院” 的情境下,都更可能導致美債利率上升,美元走強(但需要關注行政干預推動美元競爭性貶值),且即便由於高利率壓制,黃金也會因為避險顯示出配置價值。差異在於,“共和黨全勝” 情境下,經濟增長更好,美股盈利提振幅度更大,美債利率上升的幅度可能也會更高。

美聯儲決議重磅壓軸,降息 25 基點 “板上釘釘”?

週五(11 月 8 日),美聯儲將公佈最新利率決議,市場一致預計美聯儲將降息 25 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水平下調至 4.5%-4.75% 區間。

聯邦基金期貨市場的定價顯示,市場幾乎已經完全消化了 25 個基點的降息預期,預計降息 25 個基點的概率已達 95.7%

本週公佈的 PCE 通脹和非農數據預計將為美聯儲官員做出決議的重要參考。

通脹數據方面,美國 9 月核心 PCE 物價指數同比 2.7%,上漲 2.1%,持平預期,為 2021 年初以來的最低水平;核心 PCE 物價指數在 9 月同比上漲 2.7% 持平前值,超過預期的 2.6%。

非農數據方面,美國 10 月非農新增就業人數從 9 月的 25.4 萬(下修至 22.3 萬)驟降至 1.2 萬人,為 2020 年以來最低水平,且遠不及預期的 10 萬人,失業率為 4.1% 符合預期。

有 “新美聯儲通訊社” 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 Nick Timiraos 表示,對於這份就業報告的分析可以 “見仁見智”,大部分華爾街分析師則認為,數據不佳主要由於 10 月的兩場颶風及波音罷工導致,但也有分析師擔憂就業市場的確在惡化之中。幾乎所有分析師都認為,這份報告不會影響美聯儲本月降息 25 基點的預期。

有經濟學家表示,美聯儲決策者之間的主要爭論點可能在於是否暫停降息。一位美聯儲觀察人士表示,這最終將取決於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能否維持聯儲官員們對降息的共識。

美聯儲官員在此前的講話中暗示,他們更傾向於採取 “漸進” 降息方式,這與市場預期相符。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尼爾·卡什卡利表示,他正在考慮在 “未來幾個季度” 內 “適度” 降息,而堪薩斯城聯儲主席傑夫·施密德則表示,他傾向於 “避免大幅降息”。

中國 10 月進出口、外匯和通脹數據

週四(11 月 7 日),中國海關總署公佈中國 10 月進出口數據,中國人民銀行公佈 10 月外匯儲備數據。

上月公佈的數據顯示,受 9 月極端天氣、全球航運不暢、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影響,中國 9 月出口、進口增速均有所放緩,以美元計價,中國 9 月出口同比增長 2.4% 至 3037.1 億美元,前值增長 8.7%;進口同比增長 0.3% 至 2220 億美元,前值增 0.5%;貿易順差 817.1 億美元,前值 910.2 億美元。

海關總署稱,9 月我國出口增速有所放緩,主要是受一些短期偶發因素的影響,屬於短期內正常的數據波動。

國盛宏觀認為,9 月出口同比明顯低於預期、也低於季節性,基數回升外,擾動有二:一是外需進一步走弱,9 月全球製造業 PMI 連續 3 月處於榮枯線下、且進一步回落;二是颱風等極端天氣影響。

往後看,國盛宏觀認為,當前全球製造商對經濟風險的擔憂有所上升,訂單、生產有所收縮,預計 Q4 外需仍趨放緩;Q4 我國 PPI 預計低位震盪,價格對出口難有額外拉動;此外,基數提升也將拖累出口讀數,Q4 出口大概率小幅回落。2025 年我國出口具有較大不確定性等。

週六(11 月 9 日),國家統計局公佈 10 月 CPI 和 PPI 數據。

上月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 9 月 CPI 同比上漲 0.4%,前值為 0.6%,環比持平;PPI 同比降幅擴大至 2.8%,環比下降 0.6%,較前值-0.7% 收窄。

具體而言,受開學季疊加中秋節日因素等影響,食品中鮮菜、雞蛋、鮮果和豬肉價格分別上漲 4.3%、2.5%、2.1% 和 0.4%;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及國內市場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PPI 環比降幅收窄,同比降幅擴大。

中金固收耿安琪、范陽陽等認為,就四季度來看,PPI 方面,在新一輪宏觀增量政策出台背景下,市場對宏觀經濟預期有所改善,工業品價格也有所反彈,不過考慮房地產復甦仍然偏慢,我們預計工業品價格反彈空間或相對有限;CPI 方面,刺激政策傳遞到居民端仍需要較長時間,短期居民收入不足或將繼續拖累核心通脹,而食品價格或對通脹的支撐可能逐步減弱,我們預計消費端價格或將保持低位。

中國 10 月金融數據不定時公佈

11 月 9 日-15 日期間,中國將不定時公佈 10 月社融、新增人民幣貸款等金融數據。

上月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 9 月新增社融 3.76 萬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 1.59 萬億元,股市回升帶動 M2 增速回升至 6.8%,M1-M2 增速負剪刀差有所擴大。

中信建投分析表示,9 月社融符合預期,信貸需求仍弱,政府債提供有力支撐。高基數 + 有效信貸需求不足,9 月信貸延續同比少增,增量已低於過去五年平均水平。對公端,實體需求不足,票據繼續衝量。零售端,居民加槓桿能力和意願仍偏弱,但存量按揭利率調降後,提前還款現象有所緩解。

華西證券認為,有三個指標的邊際變化值得關注:一是 M2 同比反彈,可能主要反映權益市場情緒提振帶來的資金轉移效應;二是財政存款反映財政支出力度較大;三是企業發債融資大幅下滑,主要是受到 9 月信用債市場調整拖累。

其他重要數據、會議及事件

週二(11 月 5 日),標普全球公佈中國 10 月財新服務業 PMI 和綜合 PMI。

上月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 9 月服務業 PMI 錄得 50.3,低於 8 月 1.3 個百分點,為 2023 年 10 月來最低,顯示中國服務業景氣度繼續在擴張區間回落,服務業擴張速度持續放緩;同時公佈的 9 月財新中國製造業 PMI 錄得 49.3,低於 8 月 1.1 個百分點,再度降至榮枯分界線下,錄得 2023 年 8 月以來最低。

具體而言,9 月服務業供需擴張同步放緩,就業小幅好轉,企業成本壓力加劇,但迫於需求不足、競爭加劇不得不降價,市場信心下滑至歷史低位。

週三(11 月 6 日),歐元區公佈 9 月 PPI 同比、環比數據。

此前,歐元區 8 月 PPI 環比今年來首次 “升温” ,由前值-0.5% 升至上漲 0.6%,符合預期;但 8 月 PPI 同比下降 11.5%,基本符合預期,前值為下降 7.6%。

具體來看,歐元區 8 月 PPI 較 7 月相比,能源成本上漲 2.5%,資本品(如機械、工具或建築物)和非耐用消費品價格保持穩定,耐用消費品價格下降 0.1%,中間產品價格下降 0.4%。

扣除能源後,8 月 PPI 同比漲幅放緩至 1%,7 月為 1.6%,環比則下降 0.2%。

第七屆進博會於 11 月 5 日(週二)至 10 日(週日)在上海舉辦。

在 10 月 23 日的國新辦發佈會上,商務部部長助理唐文弘介紹,第七屆進博會將於 11 月 5 日至 10 日在上海舉辦,本屆進博會主題為 “新時代,共享未來”,同期還將舉辦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包含主論壇和 19 場分論壇。

商務部表示,目前,各項籌備工作已基本就緒,整體展覽展示面積將超過 42 萬平方米,將有 152 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加國家展和企業展。其中企業展繼續保持 36 萬多平方米的超大規模,共有 129 個國家和地區的 3496 家展商參加,國別(地區)數和企業數均超過上屆,參展的世界 500 強和行業龍頭企業達 297 家,創歷史新高。

打新機會

當週(11 月 4 日-11 月 8 日)A 股有 2 只新股申購,港股有 2 只新股上市。

當週共計 35 只(A 類與 C 類合併統計)新基金髮行,其中債券型基金 8 只,混合型基金 2 只,股票型 2 只,指數基金 12 只,Reits1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