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KEX's first AI pharmaceutical stock" Why has JingTai Technology been breaking below its issue price for consecutive days?

上市不足半年,头顶 AI 制药第一股的 QUANTUMPH-P(2228.HK,下称 “晶泰科技”)股价迎来剧烈下挫并跌破发行价。
今年 9 月 10 至 11 月 19 日期间,晶泰科技已累计下跌达 74%。
11 月 20 日,晶泰科技的股价表现有所反弹,报收 4.37 港元/股,涨幅为 9.25%,仍未回到发行价之上。
据信风(ID:TradeWind01)了解,目前晶泰科技基本面一切如常。
这当中或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特朗普计划提名 “反疫苗和减肥药” 的小罗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为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这给一众生物医药股带来了恐慌,多家生物医药企业股价下滑,就连礼来(LLY.N)、诺和诺德(NVO.N)也不例外。
行业方面,美股市场上的 AI 制药企业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同样惨淡。
这或许给后续的 AI 制药企业融资带来更多挑战。
“首家 18C” 的破发之旅
今年 6 月,晶泰科技头顶 “港交所 AI 制药第一股” 和首家 “18C 特专科技公司” 的光环完成港股 IPO, 备受市场热捧。
晶泰科技合计发售 1.87 亿股,香港、国际分别发售 0.37 亿股、1.59 亿股。
其中香港市场认购倍数高达 103.35 倍。
晶泰科技的发售价为 5.28 港元/股,IPO 首日收盘涨幅一度达 9.85%。
此后在 9 月诺奖将奖项颁给 AI 相关的研究推高市场热情以及晶泰科技被纳入沪港通、深港通后,更是把其送上了 15.6 港元/股的峰值。
但这阵风似乎没有驻留太久。
11 月以来,晶泰科技已经跌破发行价,这已经是晶泰科技上市以来第二次破发。
不仅如此,较今年 9 月 10 日的巅峰值,晶泰科技 11 月 19 日收盘已经创下 74% 的累计跌幅。
晶泰科技如今的股价表现,或许也让背后的一众机构投资者尴尬。
今年 12 月,百奥赛图(2315.HK)、李兆基之子李家杰管理的 Successful Lotus、海棠壹号有限合伙基金、Bradley L.Pentelute 教授、Mammoth Medical Solutions 等基石投资者所持有的晶泰科技股份即将解禁,这或许会对其股价造成一定的冲击。
从基本面来看,目前晶泰科技表现一切如常,仍主要通过 AI、机器人自动化等相结合的方式,为制药等公司的研发提供服务。
2024 年上半年,晶泰科技的收入为 1.03 亿元,同比增长 28.3%。
其中药物发现业务增长显著,创收 0.61 亿元,同比增长了近 7 成。
但由于持续加码研发,晶泰科技仍处亏损状态,同期达到 12.37 亿元,较去年上半年扩大了超 1 倍。
在药物发现领域,晶泰科技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先后推出了小分子药物发现、药物固体形态研发等平台,同时在大分子药物开发系统方面也有了突破。
今年 10 月,晶泰科技与强生下属杨森制药签署合作协议,将其自主开发的 XtalFold™ AI 软件平台授权给杨森制药进行大分子药物的发现和工程化设计。
将所开发的 AI 平台授权大药企使用以此获取收入的商业模式,确实是 AI 制药企业主流的创收方式。
Recursion 的收入来源之一便是通过 AI 工具和服务帮助药企加快药物发现。
但相比于 InSilico Medicine Cayman TopCo(下称 “英矽智能”)等 AI 制药公司仍在聚焦 “制药 +CRO” 来说,晶泰科技正在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收入来源。
IPO 之际,晶泰科技就曾在招股书中指出其基于机器人自动化等方式 “为制药及材料科学 (包括农业技术、能源及新型化学品以及化妆品) 等产业的全球和国内公司提供药物及材料科学研发解决方案及服务。”
今年 8 月,晶泰科技与协鑫集团签署了为期 5 年的战略研发合作协议,为其提供钙钛矿、超分子、锂离子电池等领域的新能源材料研发服务,预计交易总额将达到 10 亿元。
2 个月后,晶泰科技向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交付一台催化剂合成工作站。
医药行业之外,晶泰科技正在探索更多可能性。
这或许可以给晶泰科技带来更多业绩增长的空间,助其早日摆脱亏损的局面。
AI 制药融资挑战?
从全球范围来看,AI 制药企业在二级市场的表现确实惨淡。
今年 8 月,Recursion(RXRX.O)筹划以 6.88 亿美元的价格全股票交易收购 Exscientia(EXAI.O)。
Exscientia 曾因推出全球首个 AI 设计的分子 “DSP-1181” 而为业界所熟知,但最终由于 1 期临床试验未达到目标而遭到终止。
2021 年上市后,Exscientia 的市值一度达到 32.06 亿美元,但此后一直走下坡路,直至此次被收购前仅为 5 亿美元左右,不及巅峰时期的五分之一。
曾被英伟达(MVDA.O)投资 0.5 亿美元的 Recursion 亦是如此,11 月 18 日收盘市值为 17.49 亿美元,较巅峰时已经缩水超 7 成。
晶泰科技如今的股价表现,是否会给后续国内 AI 制药企业上市融资带来挑战,或许也是无可回避的问题。
早在晶泰科技之前,英矽智能就向港交所递交了 IPO 申请,但一直处于更新财务数据阶段。
对此,接近英矽智能的人士向信风(ID:TradeWind01)表示,IPO 是公司潜在计划之一,会做出慎重决定。
与此同时,AI 制药企业的下游客户们最近日子不好过。
11 月 14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提名小肯尼迪为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
小肯尼迪素有 “反疫苗先锋” 之称,不仅曾公开质疑实验性 mRNA 疫苗,同时还反对 GLP-1 药物。
这引发了市场恐慌。
11 月 14 日至 18 日三个交易日礼来、诺和诺德的累计跌幅分别达到 7.51%、5.23%;同期纳斯达克生物指数跌幅达到 5.24%。
RBC 资本市场分析师 Brian Abrahams 指出,小肯尼迪的任命可能对生物技术行业产生深远而难以预测的影响。
这一情绪也蔓延至国内的 CRO 企业,不过影响程度有限。
尽管同期 CRO 指数(8841421.WI)连续下跌,但 11 月 20 日已经止跌,报收涨幅 2.92%。
长远来看,AI 制药必然是创新药研发的重要变革方向之一,但究竟何种商业模式才能在 “大浪淘沙” 中胜出,仍然需要各方的持续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