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ncent is set to invest 100 billion yuan in AI

争夺 AI 时代霸主。
作者 | 黄昱、周智宇
编辑 | 张晓玲
大模型应用的热潮中,腾讯等来了在 AI 时代再创巅峰的机遇期。
基于腾讯过去一个多月在 AI 应用战场推行的 “闪电战”,资本市场期待,腾讯能对外宣告全面拥抱 AI 时代的决心,而最新的财报发布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
3 月 19 日,腾讯发布 2024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显示,由于 AI 战略进入重投期,其去年全年资本开支突破 767 亿元,同比增长 221%,创历史新高,占全年 6603 亿元收入的约 12%。
当日腾讯的业绩发布电话会上,AI 战略毫无疑问成为了焦点。
腾讯总裁刘炽平透露,腾讯去年四季度资本支出增加的非常显著,因为腾讯在这一季度购买了更多 GPU 以满足推理需求。“我们计划在 2025 年进一步增加资本支出,并预计资本支出将占收入的低两位数百分比。”
也就是说,腾讯今年的资本支出很有可能达到千亿级别。
对于腾讯而言,发力 AI 不仅能助力其抢夺下一个超级流量入口,还能成为腾讯业务发展的倍增器。按照高盛的说法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 “AI 基建看阿里,AI 应用看腾讯”,但显然这两大中国互联网巨头现在已然释放出都想要的气势。
然而,要想在这场全球 AI 军备赛中拔得头筹,“钞能力” 很重要。经过前两年 “降本增效、收敛聚焦” 的变革,腾讯去年业绩也已经实现了筑底反弹,总收入第四季度营收恢复两位数增长,这是腾讯大力投入 AI 的底气。
站在 AI 应用爆发以及中国资产被重估的关键节点,拥有庞大用户基础和丰富 AI 应用场景的腾讯,有望在加深传统业务护城河的同时,抓紧 AI 带来的新机遇,带领市值重回 7 万亿甚至更高点。
重塑 AI 战略
从去年的谨慎推行,到如今的全军出击,腾讯正在重塑 AI 战略。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数月前,我们重组了 AI 团队以聚焦于快速的产品创新及深度的模型研发、增加了 AI 相关的资本开支、并加大了我们对原生 AI 产品的研发和营销力度。”
腾讯相信这些加大的投资,会通过提升广告业务的效率及游戏的生命周期而带来持续的回报,并随着其个人 AI 应用的加速普及和更多企业采用腾讯的 AI 服务,创造更长远的价值。
财报发布的同一日,在 2025 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海峰会上,腾讯系统阐释了 AI 战略思考。
据悉,腾讯将以 “坚定投入自研模型 + 开放拥抱先进开源模型” 的多模型策略,在基础能力层、模型层、应用层全面布局,为用户提供丰富的 AI 应用产品,助力产业创新增长。
这就意味着,在积极接入 DeepSeek 大模型的同时,腾讯将继续加大自研大模型技术的研发投入。
腾讯自研的混元大模型在行业中率先采用 MoE 架构,旗舰模型参数规模达万亿级,目前已在腾讯接入超过 700 个产品和业务场景。
接入 DeepSeek 大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倒逼混元大模型更快升级。近期,擅长复杂任务和深度推理的腾讯混元自研推理模型 Thinker(T1)已经在腾讯元宝上线,此外腾讯还发布了主打更快任务处理能力的新一代快思考模型混元 Turbo S,上线并开源 “图生视频模型”、“3D 生成模型” 等多款模型。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组织协同效率,腾讯已将腾讯元宝、QQ 浏览器、搜狗输入法、ima 等更多 AI 产品和应用调整到 CSIG (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这一举措,无疑可以让元宝等 AI 产品矩阵更专注于商业化,而负责腾讯混元大模型开发任务的 TEG(技术工程事业群)聚焦提升模型性能。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CEO 汤道生表示,随着 Deepseek 的开源与深度思考的突破,AI 大模型正跨过产业化落地的门槛,站上普及应用的全新节点。行业由之前的模型训练主导,发展到今天更多是应用与 Agent 驱动。
转守为攻
在 ChatGPT 掀起的这一波 AI 浪潮中,腾讯过去两年尽力投入但没有扭转局势的产品出现。DeepSeek 在今年春节爆火后,AI 应用来到破局的关键节点,同时 DeepSeek 带来的 AI 模型平权,直接洗牌了整个 AI 行业,让 AIGC 产品的竞争似乎都回到了同一起跑线。
腾讯敏锐捕捉到这一点,一改常态,在 AI 战略上开始主动转守为攻。
腾讯在 2 月全面启动 “闪电战” 计划,成为了大厂中最积极拥抱 DeepSeek 的一家,不仅旗下多个产品中接入 DeepSeek 模型,更成为首个在主力 C 端产品中引入 DeepSeek 的头部厂商。
截至目前,微信、元宝、QQ 浏览器、QQ 音乐、ima(腾讯智能工作台)、腾讯文档、腾讯地图等产品都悉数已接入 DeepSeek,并同步支持自研混元大模型。
在这场 AI 应用的开年战役中,腾讯有两个备受行业瞩目的战术,一个是微信搜索接入 DeepSeek 大模型;另一个则是,集中资源加码元宝,据腾讯披露 35 天更新了 30 个版本,力度可见一斑。
DeepSeek-R1 模型发布并开源近两个月来,众多互联网产品纷纷接入,其本质都是想通过借助这一能力受到认可的模型来抢夺市场份额。但这些产品的接入,都比不上微信,这样一个拥有超 13 亿月活的超级流量池接入受人瞩目。
2 月 15 日,华尔街见闻从腾讯方面确认,微信搜一搜正式灰度测试接入 DeepSeek-R1。而用户对 DeepSeek 模型的使用热情远远超出微信团队的预期,调用量产生了巨大的算力消耗。
因无法短期内满足所有用户使用 AI 搜索的需求,三日后,微信只能选择将泼天流量让给 “兄弟 APP” 元宝,尚未被灰度到 AI 搜索的用户,点击微信对话框顶部的搜索栏,进入微信搜索,将有机会在页面中看到 “下载元宝(体验 DeepSeek-R1)”。
作为腾讯生态的核心入口,微信流量分配策略一贯谨慎,更多聚焦于自身功能优化,而非主动为其它应用导流。此次通过微信搜索入口分流下载元宝的动作,体现出腾讯在 AI 战略上的重大转向,既标志着元宝将更主动地引流,也有腾讯对 C 端 AI 场景的野心。
元宝先锋
腾讯选择 “混元 +DeepSeek” 双引擎的策略已浮出水面,而在其打造的一众 AI 产品矩阵中,元宝已然站到了腾讯 AI 战略的核心位置,是腾讯抢夺下一代超级流量入口的先锋。
腾讯希望元宝能成为每个人口袋里的 “全能 AI 助手” ,同时,从 AI 搜索的能力上来看,元宝也像一个连接器,链接了腾讯内部所有的生态,包括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等。
转变去年低调的作风,一方面挑灯夜战迭代元宝,同时密集投流助攻。在接入 DeepSeek 后,很快,元宝的广告几乎刷遍了腾讯系 App 在内的所有平台, 同时 B 站、知乎、小红书等外部渠道也成为其重要阵地。
据 DataEye 数据,从 2 月 18 日开始,腾讯元宝投放量激增,由此前日素材量 2000 组左右攀升至月底超过 1.7 万组,从在豆包、Kimi 三家中垫底的位置冲到头部,相反的是, Kimi 投放力度大幅下滑,从此前的日素材投放量 2 万组左右到接近停滞。
不难看出,元宝希望借助 DeepSeek 的热度打一场闪击战,除了大量的广告投入外,同时通过自身产品功能的快速迭代来抢占市场,包括上线深度思考模型 “混元 T1”、 上线快思考大模型混元 Turbo S、上线电脑版,以及支持上传、导出腾讯文档等。
在这样一番操作下,3 月 3 日,腾讯元宝 APP 在中国区苹果应用商店免费 App 下载排行榜上,超越 DeepSeek 跃升至第一,而豆包位居第四,要知道在 2 月 13 日,元宝在这一榜单上的位置还在 100 名之外。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下载量仅能反映短期推广效果,而留存率、用户活跃数则能直接体现产品的长期价值和用户认可度。
刘炽平透露,从 2 月到 3 月,元宝的日活跃用户(DAU )增长了 20 倍,成为了中国 DAU 排名第三的 AI 原生移动应用。
据 Xsignal,从 2 月 17 日一直到 2 月末,元宝 DAU(日跃活用户数)呈直线攀升的态势,2 月 17 日当天,元宝 DAU 大概百万级别,与豆包相差近 2000 万;等到了 25 日,元宝 DAU 已经破 1000 万。
不过,DeepSeek R1 发布的一个月内,DeepSeek 的 DAU 最高已破亿,且日均稳定在 8000 万上下。如果未来腾讯元宝成想做成 AI 超级应用第一,相比豆包,DeepSeek 将是更强劲的对手。
刘炽平指出,作为启动,腾讯确实给元宝有很大的投流,在这个过程中也在密切关注留存率的问题,现阶段留存率还是相当不错的。
“所以我们(投流)还在继续,但未来肯定不是纯粹靠投流来获得用户,未来会在元宝中加入很多各种各样的功能,让它变成一个更智能的 AI 助手,并且让元宝和我们现有的产品进行有机联动。”
重估未来
腾讯过去在 AI 上的投资已然在财报上有所体现。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受益于 AI 赋能的广告平台升级、视频号用户参与度提升以及长青游戏的增长,我们 2024 年第四季取得双位数的收入增长,并持续提升运营效率。”
DeepSeek 虽然爆火,但和微信、抖音、微博等动辄数亿的国民级应用相比,还远称不上是超级应用,而如今腾讯有望凭借其庞大用户基础和丰富的场景优势,迅速实现价值变现,而这也是如今资本市场对腾讯最大的期待之一。
资本支出是最能彰显腾讯投入 AI 决心的指标,也是投资者如今关注的焦点。腾讯此番释放出进一步提升资本支出的决定,无疑将有助于提升市场信心。
作为对比,前不久,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 3800 亿元用于建设云和 AI 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过去十年总和。
腾讯今年冲千亿级别的预算,在投入力度上似乎也并不会比阿里弱。
就具体资本支出的方向,刘炽平透露,在研发方面,将继续投资自研模型,并加速各个业务集团的 AI 应用开发。同时,腾讯还将在市场营销方面进行投资,以提高用户对新 AI 产品,比如说元宝的认知和采用率。
“我们相信这一些投资将带来良好的经济回报,但是我们也有能力和意愿继续为股东提供资本回报。并计划在 2025 年回购至少 800 亿港元的股票。”
在真金白银的支持下,从 B 端到 C 端,腾讯 AI 应用的版图正在全面打开,AI 战略将有望成为其第二增长曲线。
不过,有投资者指出,AI 技术能为腾讯现有产品带来智能化提升,尤其是微信生态的商业化潜力巨大,但能否通过 AI 实现新的增长,关键在于技术突破和市场应用。
在这场全球 AI 军备赛中,腾讯自身优势明显。
华安证券分析师指出,对于腾讯来说,自身旗下产品与 DeepSeek 的深度结合,体现了腾讯 “内生外化” 的技术整合能力,通过将 AI 能力渗透到社交、内容、金融等核心场景,腾讯正在打造一个用户需求及时响应、数据价值闭环流转的智能服务网络。
“当技术红利通过微信、QQ、腾讯云等超级入口实现指数级释放时,其产生的网络效应可能形成其他企业难以复制的 “数据 - 场景 - 技术” 飞轮。” 华安证券分析师如是认为。
高盛则认为,受惠于小商店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小程序生态系统和微信支付功能,腾讯是 AI 应用的主要受益者。
华创证券指出,看好 2025 年腾讯自上而下推动 AI 改造产品,带来的用户体验革新,并打开增量商业化空间,带动估值提升,给予腾讯 2025 年 544-604.45 港元的目标价。
年初以来,港股科技股表现亮眼,其中,腾讯股价持续攀升,突破 500 港元大关,年初至今涨幅超过 29%。截至 3 月 19 日收盘,腾讯股价约为 540 港元/股,总市值约为 4.96 万亿港元。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是绝对的赢家,凭借着社交和游戏这两大护城河业务,牢牢坐着中国 “科技股之王” 的位置,在 2021 年初,其股价一度超 700 港元/股,市值超过 7 万亿港元。
如今 AI 时代呼啸而来,腾讯能否抓住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流量根基,抢占下一代超级流量入口,将成为其能否在市值上重回巅峰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