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Five Variables" of May Economic Data

5 月經濟數據顯示,產業韌性與需求不足並存,二季度 GDP 增速預計超過 5%。消費強於投資的趨勢能否持續是關鍵,政策支持對消費復甦至關重要,但短板可能逐漸顯現。工業生產方面,大型企業受關税影響較大,出口增速顯著下降。房地產市場面臨下行壓力,投資和銷售回落,政策需及時應對以止跌。
產業韌性和需求不足是當下經濟運行的一體兩面,5 月經濟所呈現出的 “生產穩、投資軟,消費升”,表明二季度仍處於政策的觀察期。就總量而言,5 月二產(工業增加值)和三產(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速均在 6% 附近,表明二季度 GDP 增速 5% 以上基本無虞;但結構來看,關税逆風下行業的冷熱不均疊加物價走低,下半年經濟所面臨的一些新的 “變數” 正在顯現:
變數一:消費強於投資能否持續?在今年 “貿易摩擦” 升温的背景下,消費的表現相對好於投資。“解構” 消費,“以舊換新” 等政策支持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並與 “618” 提前開啓形成合力,共同帶動 5 月社零同比進一步擴張。其中,家電、通訊器材、汽車等核心品類零售表現亮眼。

但往後看,消費的 “短板” 可能會逐步顯現。一方面,當前的消費復甦更多依靠政策 “助力”。隨着政策資金的使用和消耗,部分地區出現 “國補” 暫停或調整,消費動能的延續仍需政策進一步加力。另一方面,商品消費呈現出 “量價分化” 的鮮明特徵,也反映出需求端的修復仍存在癥結。
變數二:從工業生產來看,出口景氣度出現分化。相較於大型企業,小型企業在利用美國海關的 “首次銷售原則(First Sale Rule)” 規避美國加徵關税時更具優勢:小型企業與供應商的合作關係更緊密、更易獲取原始定價;且小型企業決策鏈條更短,可直接根據 “首次銷售原則” 迅速完成供應鏈調整。因此,大型企業所受的關税衝擊更大,這從規模以上企業出口交貨值增速從 3 月的 7.7% 大幅降至 5 月的 0.6% 便得以看出。
變數三:地產重回下行後如何止跌?近期房地產市場頻頻出現 “預警” 信號,5 月房地產投資、銷售、竣工面積當月同比進一步回落,作為核心風向標的一線城市房價也出現了連續下跌。政策應對的當務之急在於 “止跌”,6 月 13 日國常會做出最新部署,同日廣州打響全面取消 “三限” 第一槍。往後看,預計城市更新將作為供給端的主要抓手,需求端核心城市的限制性政策存在進一步打開空間。
變數四:製造業投資韌性幾何?在外部風險加劇的背景下,發展高技術製造業、加強產業供應鏈的安全性,是 “以確定性應對不確定性” 的最優解。尤其是與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我國製造業單位從業人員增加值偏高、且與美國之間的差距更小,相較於服務業而言更具優勢。接下來 “呼之欲出” 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提振製造業投資增速。
變數五:基建投資高增速的後勁。雖然 5 月廣義與狹義基建增速再度小幅放緩,但我們可以從種種數據中見微知著,得到“穩基建” 重要性仍存的結論——通常領先於基建投資 6-9 個月的發改委審批固投項目金額,今年上半年處於歷史同期高位;同時瀝青開工率近期表現也明顯優於 2024 年同期。這都説明今年基建項目建設的意願並不算弱,未來基建增速將維持在中性區間。

消費:“618” 提前開啓與 “以舊換新” 形成合力。5 月,社零季調環比增長 0.93%、創下近 2 年新高,同比表現亦明顯好於市場預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 “618” 購物節提前開啓(如天貓將今年 “618” 預售提前至 5 月 13 日),再加上 “以舊換新” 對於家電、通訊器材等 “加力擴圍” 品類零售的帶動,5 月商品零售同比擴張至 6.5%。另一方面,五一 “拼假出行” 下旅遊消費走熱,餐飲收入亦有明顯改善,其同比增速回升至 5.9%。

往後看,消費的 “短板” 可能會逐步顯現。首先,“618” 提前開啓帶動部分商品消費需求前置,這會對後續社零同比讀數造成壓力。其次,隨着 “以舊換新” 資金的使用、消耗,部分地區出現 “國補” 暫停或調整,而消費動能的延續仍需政策進一步加力。從近期高頻數據來看,5 月大幅反彈的汽車銷量,進入 6 月以來再度收斂。再者,當前的消費復甦呈現出 “量價分化” 的鮮明特徵,如過去數月零售額顯著增長的家電類商品,其價格環比連續 2 個月大幅回落,説明需求修復仍需鞏固。

工業:生產放緩趨勢延續。5 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下滑至 5.8%,尤其是上游的非金屬、化學原料、橡膠塑料製造業生產進度放緩明顯。雖然高技術產業工增同比也從 4 月的 10.0% 進一步下滑至 8.6%,但是小部分行業生產仍具有一定韌性,尤其是汽車製造業表現明顯。

工業生產面臨一定的 “逆風”。一方面,不同於工作日天數與上年持平的 4 月,今年 5 月工作日天數比上年同月減少了兩天,根據歷史經驗來看,這將更易壓低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的讀數。另一方面,5 月出口呈現出放緩的信號,在外部不確定性仍存、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下滑之際,企業繼續採取審慎策略,導致工業生產放緩。

製造業:企業審慎態度下,投資也在放緩。在出口不確定性仍存的背景之下,企業投資也持有觀望態度,製造業同比增速從 4 月的 8.2% 下滑至 5 月的 7.8%。其中,5 月上游和中游行業的投資增速大多在下滑,尤其是電子設備、電氣機械等中游行業投資下滑態勢最為明顯。相較之下,汽車製造業的投資強度受外部不確定性影響較小,我們認為背後受 “國補” 政策的有效對沖,以提振內需來抵禦外需變數。

基建:景氣度再度下降。5 月廣義與狹義基建增速繼續雙雙回落,前者同比增速為 9.2%(4 月為 9.6%),後者同比增速為 5.1%(4 月為 5.8%)。其中,交通倉儲、公共設施兩大板塊投資走弱趨勢更為明顯,相反,公用事業板塊對基建投資的支撐性仍存,這也解釋了為何廣義基建投資增速下滑幅度小於狹義基建。

地產:近期回落斜率有所加大,政策已開啓新一輪部署。5 月,房地產修復動能進一步趨緩,投資、銷售、竣工面積當月同比均有不同程度回落。作為核心風向標的一線城市房價,也繼續出現了下跌(5 月新房價格環比轉負、二手房價環比連續第 2 月下降)。

對此,政策層面快速響應並展開新一輪部署,6 月 13 日李強總理組織召開國常會,強調 “有序搭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相關基礎性制度”。供給端,城市更新將作為主要抓手,今年以來用於收儲、城改的新增專項債發行加快。需求端,核心城市的限制性政策存在進一步打開空間,6 月 13 日廣州打響全面取消 “三限” 第一槍。
本文作者:陶川、張雲傑、鍾渝梅,來源:川閲全球宏觀,原文標題:《5 月經濟數據的 “五大變數”(民生宏觀陶川團隊)》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