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ily revenue exceeds 60 billion, Lei Jun can't handle the automotive business anymore

小米汽車 YU7 在上市後 18 小時內鎖定訂單超過 240,000 台,銷售額超 600 億元,引發行業震動。其他汽車廠商感受到巨大壓力,零跑汽車 CEO 朱江明表示,雷軍的成功讓他們倍感壓力。業內人士認為,汽車行業競爭將加劇,市場已進入存量階段。小米的成功超出預期,甚至讓雷軍自己也感到震驚。
當年搶蘋果手機的那羣人,如今正在搶汽車。
這是起售價 25.35 萬元的小米 YU7。2025 年 6 月 26 日晚,正式上市僅 3 分鐘,這款 SUV 大定便突破 200000 台;1 小時內,大定數量更是迅猛增長,突破 289000 台 。
第二天下午 4 點 16 分,小米汽車官方宣佈,開售 18 小時,小米 YU7 鎖單量已突破 240000 台。如果按照均價來算,小米賣了超過 600 億元。
買車不要錢嗎?買車都不用坐進去試試嗎?汽車真的變成快銷品了嗎?説好的消費降級呢,全世界只有我在窮嗎?
網友們還只是插科打諢,最破防的是其他汽車廠商。
小米發佈會第二天,零跑汽車創始人、CEO 朱江明在蘇州參加一場論壇時就袒露心聲,“本來這些天心情很好,因為訂單很多,但看了昨天晚上雷總一個小時就搞 30 萬輛,給我們的壓力巨大……”
他是笑着説出來的,可心裏的苦懂得人都懂。從 2018 年開始,中國汽車就已經結束了持續數十年的增長,進入存量階段,也就是説,今天你多賣一輛,明天別人就少賣一輛。
小米發佈會進行時,《汽車商業評論》小編正和一羣汽車圈的朋友在一起,一位在汽車行業摸爬滾打了 20 年的老江湖有些悲觀地感慨,“汽車淘汰賽要加速了”,回應他的是另一個人的嘆息。
據説,小米汽車沒進入汽車行業之前,有一場論壇專門討論 “為什麼小米汽車不會成功”;小米 YU7 上市之前,另一些人在分析 “為什麼小米 YU7 不會爆單”。現在的結果,也許連雷軍自己都沒有想到。
當天晚上發佈會後的採訪環節,當主持人將手機上的訂單海報遞給雷軍時,他停頓了數秒,可能是在數 0。
不知道他當時是怎麼想的,但是友商被震動了。東風日產三電和動力開發負責人黃照昆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如此龐大的訂單量,很可能意味着用户交車時間需等待一年以上,他甚至感慨世界上難有這般 “愚忠” 的品牌粉絲,並認為這一現象是 “羣體會降低智慧” 的體現,還指出汽車產能提升涉及數千個零部件供應鏈同步擴產,遠比手機行業複雜,而小米似乎在用手機行業的套路拉動情緒。
雖然黃照昆很快發佈了道歉聲明。但顯然,中國汽車人都懵了。
當天晚上,奇瑞也舉行了以 "答案" 為名的發佈會,宣佈風雲序列首款旗艦車型風雲 A9L 正式開啓預售,價格區間是 15.99 萬 - 22.99 萬元。面對小米 SU7 的巨浪訂單,奇瑞發佈了這樣的一張海報:抱歉,從 4 月 23 日上海車展小訂開始,我們只定了 51971 台。感謝大家的支持。
汽車還是汽車,可小米汽車的一切到底是反傳統智慧還是反常識?
雷軍 “不靠營銷”
“普通人煮一碗麪或許只會簡單地説我今天早上在家煮了一碗麪,然而在一家食品公司,比如説一家叫小米的食品公司,小米是一家食品公司嗎?我不太清楚,反正我們就這麼説吧。”
6 月 15 日,2025 第十七屆軒轅汽車藍皮書論壇第三天,商業思想家、新物種研究院院長吳伯凡和《汽車商業評論》賈可博士進行了一場即興對話。聊到了過度的話語通脹,如何將簡單的事情極度複雜化。
“這家公司的老闆是這麼説的:通過小米員工連續 300 個日夜不間斷展開的大數據深入研究,驚異地發現 97% 的人類會在早晨 7 點 03 分 56 秒這一時刻產生強烈的飢餓感,相較於 7 點整,飢餓感居然提升了 57%,為了妥善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深入鑽研了麪粉和大米在提供飽腹感方面的差異,結果發現麪粉更具優勢。
我們立刻親自前往中東的新月沃土,不惜投入鉅額資金,精心研製出了能夠提供飽腹感的小米空氣面,更為出色的是我們還與農夫山泉通力合作,推出了專為泡麪而設計的農夫古泉,使用這款水來泡麪,飽腹感能提高 11%。小米空氣面,獻給這個時代,獻給每天早起努力奮鬥的每個人。”
這是 AI 給出的段子,故事中此小米肯定非彼小米。
但是多年來,雷軍都有着 “” 營銷之神” 的稱呼。發佈會現場,講了兩個多小時的雷軍拋出來一個問題,“小米 YU7 是為誰設計的”?
他的答案是:是為那些無法容忍平庸的人,是為那些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人;也是為那些 雙肩扛着責任、內心仍有遠方的人,那些清晨送孩子上學、順路也給自己買束花的媽媽,那些週末帶着全家去露營,也在後備廂中為自己留一套釣具的爸爸,就是那些在柴米油鹽的煙火氣中、內心仍有星辰大海的人。小米 YU7 是小米工程師們寫給所有熱愛生活的人,一封最深情、最硬核的情書。”
面對高考滿分作文,有業內人士評價:“雷軍是當下中文商業世界裏,最懂內容營銷的創始人,段位高於其他同行。” 網友則評論:在建立外部共識和打造情緒價值上,李想、李斌站在雷軍面前都還是個小學生。” 而李想和李斌,已經是汽車圈口才天花板了。
儘管已入化境,但雷軍在多個場合中都曾經表達過,並不想和營銷牽扯到一起。小米發佈會後,雷軍回應了 “靠營銷” 的質疑,“機會很重要,能力更重要。”
“我們這次成功以後,有個別同行把它包裝成小米是靠營銷引的。你們今天考我的每一個指標,每一項能力,在任何一個維度裏面,絕大多數小米都是領先的,無論是產品研發、品質、質量還是設計。” 他説。
別人覺得你懂營銷,雷軍説我不靠營銷,那麼問題來了,小米汽車的營銷到底咋麼樣,廣州阿凡提創始人、CEO 張徵告訴《汽車行業評論》,小米的汽車營銷不是雷軍的營銷,要從大的體系中去看待問題。
“小米的手機的出貨量是 1.8 億台,他獲得了龐大的對品牌有認同的客户羣體,這是第一級火箭;第二級火箭,是小米生態鏈;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小米進一步給粉絲提供更多驚喜,三級火箭就是汽車。”
他認為,小米的勝利是生態的勝利,而非營銷的勝利。
“法拉米” 超越用户
成年人的世界,顏值是第一生產力,
到目前為止,小米汽車的兩款車型都受到涉嫌 “抄襲” 的質疑,小米第一款車型 SU7 因與保時捷 Taycan 過於相似而被稱為 “保時米”;小米 YU7 則與法拉利 Purosangue 相似的外觀被調侃為 “法拉米”。
保時捷 Taycan 售價 90 萬元;法拉利 Purosangue 是一款售價高達 498.8 萬元的豪華進口 SUV。
當然,業界並不稱呼這是 “抄襲”,而是 “致敬經典”。有設計師痛心疾首地表示,小米 YU7 的成功,敲響了中國原創設計的喪鐘,是一場 “致敬經典 + 細節原創” 的狂歡。
從結果出發,致敬了一圈經典汽車的小米是理解中國用户的,雷軍精準捕捉到了大眾消費者對豪華品牌設計美學的嚮往,以及對高性價比的追求。
” 雷軍洞察了越來越多普通消費者對品質追求的嚮往,通過致敬經典的手法,注意,這不是簡單模仿,而是結合本土需求創新。” 賈可在軒轅汽車藍皮書論壇現場曾給出了關於《中國汽車的十大決斷》,其中的第四個決斷是:超越用户期待是鐵律。他舉的就是雷軍的例子。
實際上,小米之前,最有名的 “致敬” 品牌是眾泰。許多人可能已經忘了,眾泰是有過高光時刻的。2016 年銷量突破 33 萬輛,市值一度超過 400 億元,還躋身自主品牌前十。
然而,眾泰生不逢時,在燃油車時代,眾泰缺乏核心技術,動力性能不過關,汽車供應鏈也遠沒有當下發達,只能曇花一現。
新能源汽車的到來,發動機,變速箱的技術壁壘消弭,電池供應商代替傳統三電,小米汽車有機會按照保時泰路重做一遍經典汽車。於是,小米汽車理解眾泰,成為眾泰,超越眾泰。
“你死我活的市場,對現實商業利益成功的渴望超越對原創設計的需求。原創成功可太難了,還不如致敬經典,全民平替的時代,許多品牌已經活明白了。” 一位汽車設計師這樣解釋了這一現象,“就像網友説的,你會介意老婆長得像劉亦菲嗎?”
他還舉了個例子,極氪 9X 被外界稱為 “杭州灣庫裏南” ,這款售價接近百萬的極氪旗艦車型,大大方方 “平替” 了 700 萬元的勞斯萊斯庫裏南。
可以確定的是,“杭州灣庫裏南” 和小米 YU7 的用户不是一批人,消費正在從上到下降級,但這阻擋不了中國人民對美好汽車的嚮往。
不過,亦有頭部新勢力設計負責人告訴《汽車商業評論》,他相信還是會有品牌堅信原創的魅力,設計的力量。
擠掉訂單的水分
3 分鐘訂單突破 20 萬輛,小米 YU7 爆單後,最大的爭議在訂單的真實性。這是一個友商比媒體更關心的問題,畢竟都在一個碗裏搶飯吃。
有人質疑黃牛炒作,二手交易平台上,確實出現了大量 YU7 的訂單轉讓,價格在 2000~20000 元不等,以鎖單快、交付早為賣點。一位賣家在宣傳中寫道:“第一批提車訂單,做自媒體或視頻,一個月回本,開一年原價再賣!”
還有人質疑大定,發佈會後,SoCar 產品戰略諮詢創始人、CEO 張曉亮在朋友圈發了一段隨想:是否使用 “定語”,完全依賴具體場景。比如這個阿拉伯數字指的是大定、小定、關注還是瀏覽,不必説得太明白。但到了銷量榜的時候,那就必須加上足夠多的約束條件。
對於這段 “內涵” 的文字,張曉亮直言,汽車行業傳統意義上的大定是指交了定金並且鎖單的,而小米把可退並未鎖單定的稱為大定。
“實際上相當於小米汽車動員了一批米粉,下了個大定,發個朋友圈後,有很多人就可以就直接退了。” 他笑道,小米重新定義了大定,“這個玩兒法,怎麼講呢,其實有點兒偷換概念了。” 他笑道。
小米官網顯示,YU7 上市當晚大定金額為 5000 元,7 天后自動鎖單。
“當然,去掉黃牛,去掉退定,不可否認,小米 YU7 的銷量也不會太差,應該比 SU7 多兩倍左右的訂單。” 張曉亮説話鋒一轉。6 月 16 日,雷軍談小米 SU7 首戰告捷,上市 14 個月,小米 SU7 銷售 25 萬輛。
在他看來,購買小米汽車的本質就是即時滿足,調動用户多巴胺,讓用户覺得可以輕易獲得一輛與幾百萬產品相似的汽車,從短期營銷的角度來説,一定會刺激市場,但長期來看的話,就要重新考慮了。
“小米也不簡單重複眾泰的套路,眾泰是純抄襲,小米有很多自己的護城河,在智能化,生態方面是有核心能力的,同時包裝出產品的爽點。在好看造型額度基礎上疊加爽感標籤,幫用户圓觸手可及的豪車夢。”
張曉亮説:“這比當年的眾泰高級,畢竟眾泰只做到了復刻,而沒有發揮。”
本文作者:温莎,來源:汽車商業評論,原文標題:《一天入賬超 600 億,雷軍把汽車人整不會了》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