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izing User Entry Points in the AI Era! Google and Microsoft Stage a "Browser War"

報道稱谷歌正資助 “瀏覽器選擇聯盟”,阻止微軟利用 Windows 操作系統優勢推廣 AI 增強版 Edge 瀏覽器。而微軟最近宣佈,為 Edge 瀏覽器進行重大 AI 升級,將 CoPilot 助手嵌入瀏覽器,可控制用户標籤頁執行預訂等任務。
人工智能時代的用户入口爭奪戰正在激烈上演,谷歌正試圖讓微軟重温上世紀 90 年代的反壟斷噩夢。
這家搜索巨頭正在資助"瀏覽器選擇聯盟"(Browser Choice Alliance),聯合 Opera、Vivaldi 等瀏覽器廠商,指控微軟利用 Windows 操作系統壟斷地位不當推廣 Edge 瀏覽器。
據媒體 11 日報道,微軟最近宣佈為 Edge 瀏覽器提供重大 AI 升級,將 CoPilot 助手深度嵌入瀏覽器,使其能夠控制用户標籤頁執行預訂等任務。這一舉措被視為在 AI 時代爭奪關鍵用户入口的重要佈局。
據知情人士透露,儘管谷歌並非瀏覽器選擇聯盟的唯一資助方,但卻是最大的金主。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谷歌在這場較量中面臨最大損失——微軟及其合作伙伴 OpenAI 正尋求挑戰谷歌的搜索霸主地位。
桌面端成為 AI 競爭新戰場
儘管智能手機已成為人們最常用的計算平台,但桌面和筆記本電腦仍是完成實際工作的主要工具——這正是 AI 製造商聲稱能提供最大幫助的任務類型。
行業的目光正重新聚焦於瀏覽器創新。除了現有巨頭,市場上湧現出如 The Browser Company 的 Dia 瀏覽器、Perplexity 的 Comet 等新玩家,據稱 OpenAI 也在研發自己的瀏覽器產品。贏得瀏覽器之戰的核心在於培養新的用户習慣。Perplexity 向媒體透露,安裝其 Comet 瀏覽器的用户,每日進行的 AI 查詢次數是之前的三倍。
微軟已率先行動。其最近宣佈,Windows 用户的默認瀏覽器 Edge 已獲得重大 AI 升級,內置的 CoPilot 助手可以直接操控用户標籤頁,理論上能像人類一樣完成任務。這一舉措旨在將 Edge 從一個單純的網頁瀏覽工具,轉變為一個強大的 AI 交互中心。
“誘導性設計” 指控重現,谷歌資助聯盟施壓微軟
為了對抗微軟的攻勢,“瀏覽器選擇聯盟” 正在積極收集證據。該聯盟由谷歌及 Opera、Vivaldi 等規模較小的瀏覽器製造商組成,他們指控微軟採取了一系列不公平競爭手段。
BCA 稱,當 Windows 用户嘗試下載替代瀏覽器時,系統會彈出不必要的安全警告;而在進行 Windows 系統更新時,微軟則利用 “誘導性設計”(dark patterns),誘使用户將 Edge 重新設置為默認瀏覽器。BCA 聘請的前微軟律師、現競爭法律師 Gene Burrus 表示:
“他們正在重複使用 20、25 年前完全相同的策略。”
谷歌一位發言人稱:
“我們對微軟利用有據可查的誘導性設計,讓 Windows 用户難以繼續使用他們偏好的瀏覽器感到擔憂。”
目前,BCA 表示其在美國的目標是提高 “公眾意識”,暫未提起法律訴訟。但在歐洲,該聯盟已向監管機構遊説,稱微軟僅部分遵守了新的競爭法規。此外,據媒體報道,BCA 成員 Opera 已向巴西競爭機構提出申訴。
微軟反擊:市場主導者並非我們
面對指控,微軟方面予以反擊,並指出谷歌的抱怨頗具諷刺意味。一位微軟發言人表示:
“主導瀏覽器市場的不是微軟,而是谷歌。”
微軟提供了數據作為論據:目前在全球桌面瀏覽器市場,谷歌佔據了 68% 的份額,而 Edge 瀏覽器僅佔 5%。微軟同時強調,就在一年前,谷歌自身也因濫用市場默認選擇權而被裁定為非法壟斷者。該發言人補充説:
“正如美國司法部的案件所證實的,谷歌利用與其合作伙伴(如 Opera)的分銷協議來排擠搜索領域的競爭。”
有分析認為,儘管谷歌的抱怨存在虛偽成分,但這並不會降低其投訴的有效性。監管機構應該關注微軟在 AI 時代塑造消費者新行為方面的控制力。正是"默認"地位幫助谷歌建立並維持了其在搜索領域的巨大壟斷——這也是為什麼谷歌每年向蘋果公司支付超過 200 億美元,確保其成為 iPhone 上首選搜索引擎的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對谷歌有利的做法至少也有利於 AI 領域其他公司的健康競爭。贏得瀏覽器之戰的公司將獲得豐厚回報,但它們應該通過實力而非預裝或暗黑模式來獲勝。可行的競爭對手應該始終有公平機會挑戰市場領導者。微軟必須控制其最激進的本能,否則可能會發現歷史正在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