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disrupts SaaS? Citigroup: The software industry will enter a "winner-takes-all" era of major differentiation

花旗認為,AI 對軟件行業的影響並非全盤顛覆,而是加速行業分化,開啓 “贏家通吃” 時代。依賴 “按席位收費” 的傳統 SaaS 模式面臨嚴峻挑戰,而能擁抱 AI 並實現商業化的公司估值將持續攀升。雲廠商和數據基礎設施公司將是主要受益者。報告還給出了一個 “全天候 AI 投資組合”,涵蓋微軟、MongoDB 等公司。
人工智能正對軟件行業發起顛覆性的衝擊,傳統的 SaaS(軟件即服務)商業模式面臨嚴峻考驗。
據追風交易台消息,花旗分析師 Tyler Radke 和 Fatima Boolani 在 9 月 2 日發佈的一份報告中認為,AI 並不會簡單地終結 “軟件即服務”(SaaS)模式,而是將開啓一個 “贏家通吃” 的大分化時代,市場將清晰地劃分為少數高增長的贏家和多數增長停滯的落後者。
花旗認為,儘管市場普遍對 AI 帶來的顛覆性衝擊感到擔憂,並導致軟件板塊承壓,但這種拋售可能 “普遍過度”。然而,風險真實存在,尤其對於依賴 “按席位收費”(seat-based)商業模式的應用軟件公司而言。
AI 將成為一道分水嶺,不同軟件公司之間的估值出現巨大鴻溝。數據顯示,自 2022 年以來,增長率超過 20% 的軟件公司,其企業價值/收入(EV/Revenue)中位數估值幾乎翻了一番,達到 11.7 倍;而增長率低於 10% 的公司,其估值則停滯在 4.9 倍左右,接近 2016 年 “SaaS-acre”(SaaS 大屠殺)時期的低點。
花旗還提供了一個 “全天候 AI 投資組合”,其中包括微軟、MongoDB、Snowflake 等。
AI 衝擊的三種可能:從顛覆到賦能
花旗的報告構建了三種情景,以推演 AI 對現有軟件供應商的潛在影響。這三種路徑描繪了從最壞的顛覆到最好的賦能之間的廣闊前景。
- 悲觀情景(Bear Case): 在此設想下,AI 和大語言模型(LLM)的發展將使創建定製化應用程序變得異常容易,從而直接衝擊甚至取代現有的軟件供應商。同時,AI 會加速知識型員工數量的下滑,對 “按席位收費” 的 SaaS 模式構成沉重打擊。這種情況下,ADBE、CRM、NICE 等應用軟件公司,以及 ASAN、WDAY 等後台辦公軟件公司將面臨最大風險。而提供數據庫、計算等服務的 “超大規模雲廠商”(Hyperscalers)和數據基礎設施公司(如 MSFT、MDB、SNOW、ORCL)將成為主要受益者。
- 基本情景(Base Case): 這是花旗認為最可能出現的情況。具備創新能力的現有巨頭能夠成功開發 AI 產品並實現商業化,新收入將足以抵消 “按席位收費” 模式面臨的壓力,從而維持整體的營收增長。這對大多數 SaaS 模式而言是中性至略微積極的,而超大規模雲廠商和數據基礎設施提供商依舊是贏家。
- 樂觀情景(Bull Case): 在這種最理想的情況下,現有軟件巨頭將引領 AI 創新,通過新的產品週期實現收入增長的再次加速。即使 “席位” 受到一定壓力,它們也能成功轉向基於結果或使用量的收費模式。這將對許多現有軟件公司(如 MSFT、CRM、NOW)構成重大利好,並可能催生更多針對成功 AI 初創公司的併購活動。
“贏家通吃”:估值分化已成現實
市場已經嗅到了變革的氣息,並在用 “真金白銀” 為未來的贏家和輸家定價。數據顯示,軟件公司的估值出現了劇烈分化。
根據 Factset 的數據,截至 2025 年 8 月 26 日,增長率超過 20% 的軟件公司,其預期市銷率(EV/Revenue NTM)中位數已達到 11.7 倍,較 2022 年的低點幾乎翻了一番。相比之下,增長率低於 10% 的公司,其估值中位數僅為 3.5 倍,與 2016 年 “SaaS-acre”(SaaS 大屠殺)時期的低點相差無幾。
自由現金流(FCF)估值也呈現出同樣的分化趨勢:高增長公司的預期 EV/FCF 中位數高達56.2 倍,而低增長公司僅為16.0 倍。這清晰地表明,資本正在向少數高增長、被認為能駕馭 AI 浪潮的公司集中,而其他公司則面臨估值壓力。
報告將當前情緒與 2016 年的 “SaaS-acre” 相提並論,當時市場對增長放緩和商業模式的擔憂導致估值暴跌。花旗認為,雖然目前整體估值尚未觸及 2016 年的絕對低點,但壓力主要集中在低增長羣體,而優質高增長公司則維持甚至擴大了其估值溢價。
尋找 “全天候” 贏家:花旗的 AI 投資策略
面對複雜的前景,花旗提出了一個由 12 家公司組成的 “全天候 AI 籃子”,旨在識別那些無論在哪種情景下都具備強大競爭力的公司。
- 應用與數據軟件: 微軟被視為核心贏家,其在 AI 基礎設施(Azure)、AI 應用(Copilot)和 AI 搜索等領域均有佈局。MongoDB(MDB)和 Snowflake(SNOW)作為領先的數據管理平台,將受益於 AI 驅動的數據量和產品週期。AI 基礎設施提供商 CRWV 也因其商業模式與上層應用解耦而備受青睞。
- 基礎設施與網絡安全: Datadog 和 Dynatrace 憑藉其成熟的 “按量消費” 模式,能夠有效規避 “按席位收費” 的風險。CrowdStrike、Palo Alto Networks 和 Rubrik 則因網絡安全的關鍵性而受益,無論 AI 如何發展,網絡安全預算都將保持高優先級。
- 後台辦公軟件: Intuit 憑藉其龐大的數據足跡和分銷網絡構築了強大的護城河。Pegasystems 則通過其獨特的 AI 藍圖(Blueprint)方法,為 AI 工作流提供底層架構,在市場中佔據了特殊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