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ick unveils new forces

華爾街見聞
2025.09.16 07:51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王小娟

“過去一段時間,我們並不是處在話語權最核心的位置。企業有時候跟人生一樣,都要經歷坎坷。”

在別克至境新能源子品牌 L7 亮相後的訪談中上汽通用汽車副總經理薛海濤如是説道。這份坦誠,既是對過去三年別克的總結,也預示着一場蓄謀已久的反擊真正拉開帷幕。

9 月 15 日,別克正式發佈至境 L7,新車定位中大型轎車,有意思的是,發佈前別克先致敬了一圈國內新勢力品牌, 頗有亮劍的意味。

至境 L7,這款被寄予厚望的 C 級轎車,攜激光雷達、Momenta R6 飛輪大模型、高通 8775 芯片,以及一套 “超級增程” 系統高調入場,劍指 20 萬-30 萬元這一競爭最為白熱化的市場區間。它迫切想撕下合資品牌 “雜牌電車” 標籤,為整個合資陣營的轉型,提供一個範本。

過去,合資品牌在電動化轉型中屢屢受挫,其根源在於產品定義權與核心技術的缺失。許多所謂的 “油改電” 產品,僅僅是在燃油車殼子裏塞入電池和電機,缺乏原生電動平台的支撐,更遑論與新勢力在智能化體驗上相抗衡。

薛海濤對此直言不諱:“原來我們很多產品的主導開發權都不在泛亞。以前在推電車的時候,沒有智能化就感覺少了什麼東西一樣,發出去的東西就沒有聲音。” 至境 L7 的到來,標誌着這一模式的徹底顛覆——它是完全來自由泛亞汽車技術中心全棧自研的 “逍遙” 架構。

有了自主的架構,至境 L7 得以在產品力上精準地切入市場痛點。它選擇了 “超級增程” 作為進入 C 級轎車市場的突破口。在 SUV 市場,增程技術已成為主流,但在轎車市場仍存在空白。別克希望用一套精心打磨的增程系統來填補這一空白。

如果説超級增程解決了用户的 “里程焦慮”,那麼智能化配置則是至境 L7 直面新勢力競爭的 “殺手鐧”。這一次,別克拿出了極具誠意的技術組合。在智能駕駛層面,至境 L7 首發了與 Momenta 合作的 R6 飛輪大模型。

可以説,至境 L7 是這家老牌美系車企在新能源時代吹響的反攻號角。它背後所體現的,是從產品定義、技術研發到組織架構、合資模式的全方位變革。美方從最初的質疑,到如今給予中國團隊充分的 “信任”,甚至將泛亞的執行效率作為內部推動變革的案例,這本身就説明了變革的深度與成效。

當然,前路依然挑戰重重。20 萬-30 萬元的市場已是紅海,增程路線在技術上是否為最終形態也存在爭議。但正如泛亞汽車技術中心執行副總經理曾瑜所言,別克是在當前技術條件下,面對市場的喧囂,為用户尋求一個最佳平衡點。

以下是華爾街見聞與上汽通用汽車副總經理薛海濤、王晨東、泛亞汽車技術中心執行副總經理曾瑜的對話(經編輯):

問:合資品牌的轉型是一個非常艱難和痛苦的過程,上汽通用能給行業帶來哪些啓示和經驗?

薛海濤:在過去一段時間裏,我們並不是處在話語權最核心的位置。企業有時候跟人生是一模一樣的,哪有一帆風順,都要經歷坎坷。記得我去年剛來時就跟團隊講,遇到困難不可怕,最重要的是人心要齊。第二,大家有任何事情能説出來,只要能夠重新站起來我認為我們就勝利了。

轉型過程中,我們遇到了非常多的挑戰。首先是產品的挑戰。原來我們很多產品的主導開發權都不在泛亞。過去三年,別克經歷了發展的最低谷,我們開始認識到與對手之間的差距。最近這段時間發佈了別克至境 L7 的預熱海報,“致敬” 系列,這其實也代表了我們心目中的想法——致敬行業友商,人家能夠做得好,説明在某些層面上我們正視了差距。

但為什麼説今天是別克新時代來了?第一是產品層面上,我們把百萬級的逍遙架構做出來了,逍遙架構完全由泛亞全棧自研,支持前驅、後驅、四驅,增程、插混、純電驅動形式全覆蓋。其實泛亞是整個中國汽車研發界的 “黃埔軍校”,這個點上完全可以相信泛亞的實力。包括廣德試車場當年也是全亞洲最大的試車場,中國現在沒有多少家能夠擁有這樣的試車場,包括主流的新勢力其實都在廣德試車場做測試。大量這些深厚的研發體系給我們翻身帶來了一個機會。

同時,我們在智能化上也得到了質的突破,包括我們跟 Momenta 的合作,智艙用上了最新的高通 8775 芯片,我們在開始打造有市場競爭力的好產品。

第二,是合資雙方的溝通與配合。上個月,我們去美國開了一個非常好的董事會,現場我做了一個有關中國變化的報告,大家看到之後都很驚訝於中國是這樣的。現在美國美國通用很好,幾乎份額快到 18%,各個車型都賣得很好,跟中國的競爭氛圍完全不同。我們這一次溝通更多是要 “融智”——讓大家達成共識。現在雙方配合都非常好,而且今年上汽通用的整個業績,不論是銷量還是利潤,都開始有大幅度的提升,這是雙方建立起信任很重要的基礎。

曾瑜:為什麼我們這麼快的時間能夠把我們想要的逍遙架構和至境 L7 推向市場,實際上是之前做了很多工作的鋪墊,比如説我們的增程系統、電子架構的研發。轉向智能化本身,我們自己家的中央計算單元現在完全都是自己開發的,正是有了我們自己開發的這些架構做基礎,所以才能做出這麼好的一道菜。

更加核心的在於中美雙方都能認識到這一點。原本他們也有困惑,他説你為什麼不用我的東西,一定要自己去開發一套東西呢?但是我想説的是,你的這套東西在中國可能水土不服,它不能完全滿足中國客户的需要,我們需要針對中國客户的需要做很多的改進。就目前而言,大家是達成了非常好的一致,對於別克品牌來説,充分放手讓我們來打造,自我定義,自己研發,能夠呈現出一個真正適合我們中國市場的產品。

問:至境的到來會不會給新能源市場重新洗牌,會有一番新的氣象?

薛海濤:過去這麼多年,豪華品牌和合資品牌受到了非常大沖擊的。我們以前在推電車的時候,沒有智能化就感覺少了什麼東西一樣,發出去的東西就沒有聲音。這個市場教育到一定程度之後,智能化變成了大家在選電車時是跟新能源充分捆綁在一起了,變成了剛需。消費者認為你是雜牌還是不是雜牌,歸根到底還是在你的產品。

這次説增程,行業裏面其實我們是第一個做增程,在 2010 年和 2017 年時就開始推增程,那個時候中國還沒有新能源的文化和市場體系。現在,SUV 市場增程車已經變成主流了,銷量 1 萬、2 萬的基本上都是增程車。為什麼轎車市場好像一直沒有一個增程車出來?我們正好希望來填這個空白。

發動機是泛亞的優勢,我們這次用的是一套榮獲 “中國心” 十佳發動機的 1.5T 阿凡達發動機,這個發動機是專門為增程最新開發的,匹配上我們的奧特能電池和增程最強單電驅,完美破解了當前增程技術的 “虧電時加速不行、增程器和發動機一旦啓動時噪音大” 的行業痛點。

第二個很重要的點就是輔助駕駛。我們和 Momenta 合作挺長時間了,第一款產品的落地是在至境 L7 上,首發了 R6 飛輪大模型。今天在現場我們做的自動泊車,大家已經見識到了。我們真的要硬剛產品力的時候,就必須拿出來硬剛。

問:內部對至境 L7 的預期?

薛海濤:在 20 萬-30 萬元區間,我其實是希望真正能夠進入到客户選擇的購車清單裏去。因為客户可以不再糾結電或者油,它們的優點你可以通過增程系統兼得。一方面,油車大部分平台還沒有切成真正的全新智能化平台,對於電車來講,有一些人會有里程焦慮的問題。我現在不能給大家一個真正的目標情況,這兩個星期的時間裏我們應該測出市場的情況到底如何。9 月 28 日,我會跟大家公佈一下我的小目標。

問:現在講超級增程有一個核心討論,就是超級增程是不是增程的終極形態它跟純電的成本、重量怎麼平衡?

曾瑜:我一直認為,純電、增程、插混這三種路線都有可取之處,從技術本身來講,增程和純電更接近,更有共同的發展途徑。所謂的超級增程可能就是在電池上我會再多付出一定的成本,為什麼新能源車的尺寸跟傳統車比都很大?原因是在於大家都要放一個大的電池,所以天然的就會比純油車的體積要大。在這樣的情況下,體積上大家的差異已經非常小了,這是尺寸的維度。從電和油的比例角度來説,加大電的比例勢必會縮小燃油的比例,一定會影響到我的綜合續航成本,這裏就是大家如何尋求一個比較好的平衡點。

我不認為一定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是我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這也解釋了至境 L7 為什麼做出這樣的選擇,可能是別克的一些基因導致的,我們可以做到每個板都不弱。

我們也會測試看看客户最終的取向,比如客户非常在意純電里程,甚至願意為純電里程放棄掉一些別的,當然我覺得也是可以的。

薛海濤:從現在的轎車角度來看,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會先做一台轎車,如果我先做 SUV 的話,前面的選手其實也非常多,現在我在做轎車時,在這個市場區間裏是給到了所有的客户第三種選擇。

我們內部討論了很久,這次選了一個增程同級裏最大的單電驅,動力也很強,因為我們覺得豪華車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動力要強,不僅是滿電時,虧電時也要強。第二是綜合油耗要低。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並沒有放棄它的豪華和舒適,在我們做這個產品定義的過程中,給用户提供的靜態和動態的豪華與舒適。

我們在內部討論人羣畫像時,我想的是一羣在人生的重要階段想要購置的一台車,他不是完全從個人考慮的。我們內部提了很多場景,一個是當你在結婚時,你不是一個人了,開始需要考慮另外一半。當你開始懷孕或者有了小孩之後,這些都不是完全考慮自己的個人角度。我覺得應該是家裏一台非常主力的車型,它可以短途時用電,跟家人一起長途時可以用油,每個座椅都能夠舒舒服服的把全家人都照顧好,我認為這是我們這台車的初衷。

曾瑜:剛才提到了駕乘感,乘坐舒適性和操作穩定性,在這裏我可以非常負責任地講,我認為是做到了同級裏面頂尖的水平。

問:上汽通用跟 Momenta 合作背後的故事?

王晨東:發佈會開場,我們有很多對友商的致敬。其實沒有這些競品的出現,我們很難把整車的產品定義、包括我們的架構以及驅動系統、智能化等整個研發鏈路能夠拿到中國來自己做。我們和 Momenta 一起合作、討論了很長時間,上次講到我們一起幹了 4 年。這次到了至境上,是有很強的爆發機會,因為我們已經有很好的本土自研的逍遙架構做支撐,推出了 “逍遙智行”。

第二,為什麼 Momenta 跟我們一起把 R6 飛輪大模型推出來?其實有幾個方面:第一,通用跟上汽集團都是 Momenta 最大的投資者,Momenta 一定是全力支持我們公司把最新的產品推出來。第二,有一個理念是我們雙方非常貼合的,上汽通用對於整個安全的定義,Momenta 對於安全的產品,雙方是一拍即合的。

在這中間,我們對於產品的安全、功能的安全,包括整個車輛系統,不光是智艙的感知和控制系統,包括在車輛端的底盤、轉向,其實 Momenta 也看中了我們在這方面非常深厚的造車底藴。由於我們有泛亞,通用在底盤方面的能力這麼多年的積累也是為我們所用,它也是希望把最好的產品放在我們這台最靠譜的車上,所以這是最後我們決定 R6 大模型要我們第一個上,因為希望上了以後,在最好的車上把一個最好的產品真正給到用户,能夠一炮打響。

R6 飛輪大模型今天我們先用了,可能幾個月以後我們的友商都會用,這個是很正常的,但是 Momenta 當時希望有一家是真正靠譜的合作伙伴來把它先落地。

對於 R6 這套系統有多少在合作中間碰到的困難,作為一個新的東西肯定是要碰到困難,因為畢竟它的能力在原來 R5 的基礎上是有數倍,有的地方甚至有 10 倍以上的提升。對我們來説,車輛控制和安全體系方面有很多我們也在幫着 Momenta 一起做這個定義。因為最後輔助駕駛產品不是一個簡單的軟件輸出和控制輸出,最後要跟車輛做很好的匹配,因為最後是要讓用户感受到安全和絲滑的駕乘體驗。

從以上幾點來説,也是為什麼最後我們雙方是最先推出了 R6 大模型。

問:至境 L7 選擇了 20 萬-30 萬的價格區間的考量?

薛海濤:如果問銷售團隊,肯定是希望產品越便宜銷量會越好。如果説大家只是考慮一味降低成本去做一個底單的車,從長遠來講我認為對品牌不好。我們 4 月份發佈至境品牌時就想着要做高端新能源的子品牌,這個出發點就是希望我們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產品。對於別克這樣的品牌,擁有百年的歷史,又有在造車層面豐富的經驗,泛亞是中國最早的研發中心,研發團隊實力非常強。在這個新時代裏,只要把我們原來的短板補上,我認為我們有能力跟別人抗衡,這就是至境 L7 的開發初衷。

問:今天有六個字我覺得非常鏗鏘有力,“大別克回來了”,這三個字意味着什麼?

薛海濤:“大別克” 是我們內部團隊特地要強調的一件事情,過去從君越開始,包括林蔭大道和新世紀,我們給所有消費者建立起的印象是大和穩重。“大別克” 不是我們説的,其實是整個市場中用户反饋出來的,這是經過過去 20 多年的積累,大家形成的一個很重要的認知。

這次至境 L7 也希望給大家這種感受,只不過這個時代的 “大別克” 和過去的 “大別克” 從產品上還是有一些本質的不一樣,我們是適應了這個市場並適應了這個時代推出的 “大別克”。

問:增程市場已經顯露出一些萎縮的態勢,內部怎麼看待這個大背景?

薛海濤:對於一個好的產品和一個好的技術還是要回到用户的需求,用户有沒有這樣的痛點。現在的純電市場小車做得多,很多人把它當成一個城市代步車。但是我們這台車更多是偏向在家庭主力用車,它可以滿足你的城市出行,還可以滿足你的遠行。如果選擇做頂級增程系統,我認為完全可以滿足一個家庭裏面作為主力車的需求。這是我的判斷,我是從一個正常消費羣體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

曾瑜:我從技術角度補充一下,實際上這件事情的本質還是電池的能量密度到底能不能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如果能夠真正提升到一定的高度,的確增程是不需要存在的,純電完全可以覆蓋所有的使用場景。但是我們要放眼目前的技術發展有沒有機會,因為電量再大,化學配方即使用了三元鋰,我覺得車現在不可能再 “大” 下去了,最大的電池就是 130 度左右的三元鋰,這已經是 MPV 的車輛大小,如果再大的話可能承載不了這塊電池的大小,這樣的話就沒有實際的使用價值了。

因為我們國家的特殊性,北邊極冷,南邊極熱,中部人特別多,西部人特別少,城市和城市之間的距離特別大,這樣一種差異性導致了中國客户的需求非常大,各有各的需求。我一直認為增程車在當前這個時間點上一定還是有存在空間的。

問:董事會對於別克在中國推出至境這一品牌有沒有設定一些在品牌定位和產品規劃上的底線以及技術開放上的底線?

王晨東:這次董事會北美對我們的態度有一個關鍵詞就是 “信任”,對於中國整個的打法和產品非常信任。他們也看到了我們的至境,上一次董事會更多還是藍圖,車還沒有成型,這次整個產品和很多數據他們都看到了,現在至境 L7 只是第一輛,未來不光是至境和別克品牌,包括凱迪拉克,後面會有更多的產品定義會到中國來做。

當然通用有它的原則,因為對它來説品牌的一致性非常重要,畢竟是一家全球公司,需要有品牌的基因。有一些比較好的品牌基因,剛剛提到 “大別克”,別克和凱迪拉克也有全球品牌基因,這一點怎麼樣再融合中國的定義,對他們來説只要做到這一點,就能夠信任整個中國的市場。對於 GM 來説,還有全球很多別的市場,這些市場有的是在自己設計、自己造車,他們也需要我們的一些好的智能化的東西拿過去,有的甚至於是整車拿過去。“信任” 在這一次的表達非常明確。

曾瑜:可能之前是因為我們一些規劃的產品他們還沒看到,今年 7 月這些產品漸漸成型了,我們也用過去的一些產品,比如説 GL8 的新能源車迅速發佈,這件事情對他們的觸動真的很大,不單單是 GM 的管理層,他們甚至用我們的執行作為案例,反向去推動 GM 的所有工程執行團隊,為什麼泛亞能夠做,你們不能做,為什麼他們能夠這麼短的時間能夠做出來,你們做不了,反而是作為一個他們用來去推動其他市場設計團隊的案例。這裏實際上是給了 GM 管理層非常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