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mi YU7 new version exposed! Old car owners exclaimed regret after watching?

華爾街見聞
2025.09.19 02:55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小米 YU7 的新版曝光,可能為其運動版「YU7 Ultra」。在紐北賽道測試中,網友猜測新車將具備更高性能,動力參數和硬件配置有所提升。與現售 YU7 相比,測試車在輪轂和卡鉗方案上有所不同,可能配備碳陶剎車盤。新車是否搭載 SU7 Ultra 的 1500Ps 三電機動力系統尚未確定。

近兩年的紐北賽道甚是喧囂。

這條頂尖賽道已然成為了中國車企的「試金石」,小米 SU7 Ultra 在這裏證明了自己,路特斯團隊也帶着吉利銀河 M9 在此「拉練」......

而不久前,@紐北社會人公佈了幾張很「眼熟」的測試車諜照,結合偽裝貼紙樣式以及造型設計,不難看出,這台車來自小米,有可能是 YU7 的衍生版本。

網友紛紛猜測,這將會是小米 YU7 的「Ultra」版本,也有人認為,新車應該會叫「YU7 GT」,還預測紐北全速為「7 分 20 秒左右」。

更有網友表示:「嫌 YU7 不運動?給你點運動的」,將新車看作是「運動版 YU7」。

SU7 Ultra 在紐北賽道創下的成績,加深了小米汽車「高性能」的市場認知。但作為具備運動屬性的 YU7,不少試駕過的網友紛紛表示,動力參數和硬件配置很好看,開起來卻像一台「家用車」。

難道説,小米汽車希望借「Ultra」版本,給 YU7 系列的「高性能」正名嗎?

更高性能的 YU7?

不妨再細看一下,和現售的小米 YU7 相比,測試車有兩處比較明顯的差異。

首先,測試車使用的輪轂、卡鉗方案,與現售的小米 YU7 並不同,樣式上更像是 SU7 Ultra 同款,不排除還配備了碳陶剎車盤等可能性。

(圖為疑似「YU7 Ultra」行駛在紐北賽道上)

另一個角度的圖片顯示,測試車前後輪眉部分均做了加寬處理,預測是為了更好地包裹更寬的輪胎。

這台疑似「YU7 Ultra」的測試車是否有搭載 SU7 Ultra 同款的 1500Ps 三電機動力系統,以及是否會配備同款前鏟風刀和大尾翼,目前我們還不得而知。

(圖為疑似「YU7 Ultra」行駛在紐北賽道上)

「高性能」並非轎跑專屬標籤,不少傳統豪華品牌都有涉足,保時捷卡宴 Turbo GT、奧迪 RSQ8 等高性能 SUV 車型,甚至在紐北賽道上獲得了不錯的圈速成績。

(圖為保時捷卡宴 Turbo GT)

以保時捷卡宴 Turbo GT 為例,曾在紐北賽道跑出 7 分 38 秒 925 的圈速成績,刷新了 SUV 組別的紀錄。

至於小米 YU7,此前作為中國超級跑車錦標賽官方醫療車出現,可以説積累了一定的人氣。通過在紐北「刷圈」,或是打造更極致的「Ultra」版本,不失為一種提高品牌形象的做法。

但對於為了高性能而購買 YU7 Max 的人羣,「YU7 Ultra」的出現,會對他們的內心造成波瀾嗎?

車主想要什麼樣的 YU7?

郝先生的購車歷程充滿着「衝動」,SU7 Ultra 和 YU7 Max,都是在未提前體驗的前提下直接提車。

對於 YU7 Max,他的預期是「同時具有高科技和運動基因」的車,甚至還在專業賽道里駕駛過 YU7 Max。

但他直言,YU7 Max 開起來「不像小米的車」。

「操控上和 SU7 完全是兩個風格,實話説我對 YU7 Max 過於強調舒適和家用的底盤調校無感,但作為一台 SUV,這樣的結果也可以理解。」

看到「YU7 Ultra」的曝光圖,他表示有「期待」和「背刺」兩種情緒。直覺告訴他,「如果 YU7 有 Ultra 版本,那應該才是滿血的操控。」

同在車友羣裏的其他車主,看法與郝先生類似,對於「YU7 Ultra」的曝光,他們更期待運動操控上的表現,但對其它地方完全滿意。

不過郝先生還提到,如果官方可以為現有的 YU7 車型推送一個更傾向操控的運動模式,就更好了。

換言之,大家比較關注的還是 YU7 的運動操控,從這個角度看,「YU7 Ultra」可能更符合他們對 YU7 的「預期」。

這些都還只是猜測,目前關於 YU7 衍生車型的信息十分有限,只能靜待更多的消息。

(圖為疑似「YU7 Ultra」行駛在紐北賽道上)

話又説回來,小米 YU7 已經是目前品牌的銷量支柱,官方小程序顯示,其交付時間為 52-55 周,Max 版本也要 37-40 周,已經是不折不扣的爆款。那麼,小米還有發展 Ultra 車型的必要嗎?

小米還需要「YU7 Ultra」嗎?

不久前,有消息稱小米汽車調整了 SU7 Ultra 的銷售體系,銷售權開放給所有小米汽車銷售,而 Ultra Master 轉為「高級銷售」,揹負 SU7、YU7 等車型的銷售指標。

這一消息被網友認為是 Ultra 車型「銷售不佳」的應對舉措,雖然有實打實的賽道成績和高性價比加身,但不少網友認為,限制馬力、碳纖維機蓋不符合實際預期,給 SU7 Ultra 的銷售帶來了挑戰。

Ultra 車型的意義,還是在於服務小米的高性能標籤,給消費市場更多元的選擇。此外,做好 Ultra 車型的市場預期,對於後續市場口碑的延續,至關重要。

YU7 的衍生車型亦是同樣,Ultra 版可以拔高 YU7 系列的性能上限,在紐北刷新紀錄,更有助於加深市場對這一系列的印象,預算充足的人也能夠「一步到位」。

換做是你,會期待「YU7 Ultra」的到來嗎?

電動星球,原文標題:《小米 YU7 新版曝光!老車主看完直呼後悔?》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