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partners with Intel, potentially reshaping the AI PC market landscape, MediaTek under significant pressure

華爾街見聞
2025.09.19 06:35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摩根大通認為,如果英特爾能夠藉助英偉達的圖形與 AI 技術,以更快的速度推出更具競爭力的 AI PCE 產品,最終可能會催生一輪更強勁的產品週期。不過,隨着英特爾的加入,聯發科與英偉達在 PC 領域的合作關係將不再是獨家,聯發科的長期發展潛力可能受到衝擊。

根據雙方週四披露的協議,芯片巨頭英偉達宣佈向英特爾投資 50 億美元,並達成合作,雙方將共同開發下一代數據中心和客户端處理器。

據追風交易台消息,摩根大通分析師 Gokul Hariharan、Jennifer Hsieh 和 David Chou 在最新研報中分析稱,英偉達與英特爾的結盟,意在重塑數據中心與 PC 市場格局,這一舉動芯片代工龍頭台積電的短期直接風險有限,卻對聯發科在 PC 市場的長期發展構成明確利空,並可能為增長乏力的 AI PC 市場注入新動能。

報告指出,首批產品預計仍將在台積電生產,凸顯了台積電在高性能計算晶圓代工領域的技術領導地位。英特爾 x86 CPU 結合英偉達圖形技術,可能為 AI 工作站帶來更強的產品組合。

台積電短期風險可控,長期或迎温和競爭

摩根大通認為,英偉達與英特爾的合作對台積電的直接影響極為有限,因為合作的核心是產品設計,而非製造。

報告指出,基於台積電在高性能計算(HPC)代工製程上的領先地位,雙方合作的首批產品很可能仍將由台積電生產。此次合作並未立即宣佈採納英特爾的 18A 或 14A 製程節點,這表明英特爾的先進製程發展尚未達到讓客户放心大規模合作的階段,尤其是其 18A 製程的成果此前曾令人失望。

從長遠來看,英偉達未來或許會將部分產品交由英特爾代工。但報告稱,對於台積電而言,在先進製程領域出現一些競爭,相較於因絕對主導地位而面臨持續的政府審查,可能是一個更為理想的狀態。

聯發科獨家合作優勢不再,合作前景承壓

與台積電的處境不同,聯發科在此次合作中面臨明確的負面衝擊。

報告指出,與英偉達在計算和汽車領域的合作,是聯發科向這些新市場多元化擴張的關鍵戰略支點。然而,隨着英特爾的加入,聯發科與英偉達在 PC 領域的合作關係將不再是獨家,其長期發展潛力也因此變得 “更為有限”,尤其是在英特爾主導的 PC 市場。

報告分析稱,由英特爾 x86 CPU 與英偉達 GPU 組成的強大產品組合,可能在 AI 工作站等領域更具競爭力。相比之下,過去 12-18 個月,基於 Arm 架構的 Windows on ARM 生態系統發展一直落後於市場預期。

因此,摩根大通稱,儘管聯發科首款與英偉達合作的 PC 芯片 GB10 即將大量出貨,但其未來前景已蒙上陰影。

AI PC 市場或迎新催化劑

英偉達與英特爾的聯手,有望為增長緩慢的 AI PC 市場注入一針 “強心劑”。

根據摩根大通的觀點,AI PC 作為一個新興品類,其市場起飛一直頗為遲緩。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最大的 PC CPU 供應商英特爾在此前的產品(如 Meteor Lake 和 Arrow Lake 處理器)中搭載的 NPU 性能不足,而其新的 Lunar Lake 處理器也未獲得 PC 廠商的廣泛響應。與此同時,高通等 Windows-on-ARM 陣營的 CPU 供應商也未能實現強勁增長。

報告認為,如果英特爾能夠藉助英偉達的圖形與 AI 技術,以更快的速度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最終可能會催生一輪更強勁的 AI PC 產品週期。

供應鏈影響分化,產品端優於製造端

此次合作對亞洲半導體供應鏈的影響呈現分化態勢,與英特爾產品相關的廠商受益更為明顯。

報告預計,該合作將利好英特爾產品供應鏈上的公司;相反,由於合作未涉及新的晶圓代工業務,那些與英特爾代工業務相關的半導體設備供應商可能只會看到微小的上行空間。

報告同時補充稱,市場對英特爾擴大支出的預期能否實現,仍有待其 14A 製程獲得更多客户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