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VIDIA invests 100 billion in OpenAI, a real gamble or a capital performance?

雙方都能從 “AI 競賽正在進入更高層級” 的印象中獲益。對 OpenAI 而言,這筆巨資支持了其通用人工智能的宏大敍事;對英偉達而言,此舉加劇了 AI 領域的競爭,促使其他公司尋求類似合作,鞏固其市場主導地位。
英偉達與 OpenAI 宣佈的一項價值千億美元的重磅合作,與其説是一筆常規的商業交易,不如説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資本表演。
根據當地時間週一公佈的協議,英偉達將為 OpenAI 提供其構建、訓練和託管 AI 模型(如新近發佈的 GPT-5)所需的大規模數據中心急需的先進芯片。
但協議中一個出人意料的轉折是:英偉達也將分階段向 OpenAI 注入 1000 億美元,購買其未上市股票。這一金額已遠超 OpenAI 過去十年所籌集的資金總和。據 Crunchbase 數據顯示,OpenAI 成立十年來的融資總額為 72 億美元。
分析認為,這次兩家公司不僅是商業合作,更是一場資本戰略表演。這項交易通過股權投資而非傳統供應商融資,規避了英偉達的財務風險。對 OpenAI 而言,這筆巨資支持了其通用人工智能的宏大敍事;對英偉達而言,此舉加劇了 AI 領域的競爭,促使其他公司尋求類似合作,鞏固其市場主導地位。
與電信炒作潮相比,這次投資有什麼不同?
這項協議乍看之下類似於 2000 年代初電信熱潮期間常見的供應商融資模式。當時 Nortel、朗訊和摩托羅拉等公司向客户提供資金以維持收入快速增長,但在泡沫破裂後承擔了大量壞賬。
雖然人工智能熱潮已經有些過火,但這次情況有點不同。英偉達是以股權投資的方式參與 OpenAI,也就是説 OpenAI 不用像借貸那樣還英偉達。這筆投資雖然有風險——股權可能貶值,或者 OpenAI 未來的訂單沒有兑現——但對英偉達來説幾乎沒有生死攸關的壓力。畢竟,英偉達每年都有約 1000 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市值高達 4.5 萬億美元,創始人黃仁勳完全有能力承擔這種投資。
一場精心設計的 “表演”?
這筆交易的真正謎團在於其必要性。目前,在先進 AI 芯片的大規模供應上,英偉達幾乎是市場上唯一的選擇,儘管包括 OpenAI 在內的其他公司也在研發替代方案。因此,黃仁勳似乎沒有必要通過鉅額投資來鎖定一個客户。
而對於 OpenAI 來説,其確實需要資金。據估算,該公司今年的營收有望達到 120 億美元,這筆收入遠不足以支撐其數百億美元的資本支出計劃。但作為 AI 領域的公認領導者,OpenAI 通過市場分批次進行百億美元級別的融資,理應不成問題。
如果這筆交易看起來像一場 “表演”,那或許正是其意義所在。雙方都能從 “AI 競賽正在進入更高層級” 的印象中獲益。
對 OpenAI 而言,獲得千億級別的資金承諾,強力支撐了其邁向超越人類智慧的通用人工智能的宏大敍事。宣佈建設更多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計劃,將使其高達 5000 億美元的估值對投資者更具説服力,並讓這個 “願景飛輪” 持續轉動。
而對於英偉達,人工智能領域將上演一場 OpenAI 及其同行之間的 “生死對決”,這種觀念對其商業利益是極大的利好。谷歌、Meta 以及私人控股的 Anthropic 等公司正全力衝向 “超級智能”,它們深信,投資不足者將被歷史淘汰。如今,這些競爭者有更充分的理由尋求與英偉達達成類似的鉅額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