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Yunqi Conference opens today, and Alibaba Cloud will showcase capabilities such as ultra-large-scale clusters, distributed training, and inference acceleration, as well as debut high-density AI servers and high-performance network architecture

2025 雲棲大會於 9 月 24 日至 26 日舉行,阿里雲將展示超大規模集羣、分佈式訓練、推理加速等能力,首次展出高密度 AI 服務器和新一代高性能網絡架構 HPN8.0。大會主題為 “雲智一體·碳硅共生”,將有上百家企業的 AI 實踐、200 多個 Agent 應用和 300 款 AI 終端產品參展。阿里雲生態鏈公司在軟件和硬件領域積極佈局,推動智能體解決方案落地。
2025 雲棲大會將於 9 月 24 日至 26 日舉行,新模型、Agent(智能體)應用等 AI 軟件產品及服務器等基礎設施硬件或是看點。據悉,阿里雲將展示超大規模集羣、分佈式訓練、推理加速等能力,並首次展出單櫃支持 144 個計算節點的高密度 AI 服務器和新一代高性能網絡架構 HPN8.0。此外,上百家企業的 AI 落地實踐、200 多個 Agent 應用和 300 款 AI 終端產品也將參展。
2025 雲棲大會將於 9 月 24 日至 26 日舉行,大會以 “雲智一體·碳硅共生” 為主題,新模型、Agent(智能體)應用等 AI 軟件產品及 AI 服務器等基礎設施硬件或是看點。
據悉,通義大模型將帶來 “全尺寸、全模態” 的開源矩陣和最新模型;魔搭社區將展現其超過 7 萬個模型和 1600 萬開發者的生態;阿里雲將展示超大規模集羣、分佈式訓練、推理加速等能力,並首次展出單櫃支持 144 個計算節點的高密度 AI 服務器和新一代高性能網絡架構 HPN8.0。此外,上百家企業的 AI 落地實踐、200 多個 Agent 應用和 300 款 AI 終端產品也將參展。
上海證券報記者注意到,在大會開幕前,阿里雲生態鏈公司已積極開展相關佈局。軟件領域,多家 “阿里鏈” 企業以 “模型 + 行業場景” 為核心,在金融、政務、醫療等領域落地智能體解決方案;硬件領域,阿里雲生態相關公司圍繞算力芯片、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推進客户導入與產品交付。
軟件公司積極佈局智能體
隨着 AI 技術的日漸成熟,“模型 + 場景 know-how”,即大模型企業搭配生態體系,正在成為 AI 模型藉助智能體在 B 端落地的最佳路徑。
天風證券研報顯示,阿里雲曾聯合信雅達、新致軟件、中科軟、博彥科技等 18 家合作伙伴共同發佈七大場景多個智能體,涵蓋信貸風控、投研投顧、核保核賠、智能客服、工作助手、合規質檢、數字人等領域。其中,多家阿里雲生態鏈的軟件公司近期集中披露了自身在智能體方面的最新進展。
新致軟件在 2025 年半年報中披露,公司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行業應用的落地,以 “新致新知人工智能平台”“新知大模型”“金融行業數字資產” 為核心基座,結合行業實際情況,推出各行業應用機器人(Agent)。
比如,在金融領域,新致軟件專注於營銷展業、產品解讀、產品核驗、智能核保、理賠助手和對練培訓等關鍵應用;在企業服務領域,公司上半年上線了新致司法 Agent“新知智法”,並將其與新致訓推一體機結合,形成 “法官助理” 產品;在汽車行業,公司推進 Agent 產品 “營銷智能工牌” 及其衍生工具的創新應用。
中科軟近日在業績説明會中表示,公司正持續推進圍繞 AIGC 相關技術進行研發,並展開 AI 在保險、醫療衞生、政務等重點行業的應用。
具體來看,在保險領域,中科軟已推廣或試點了多個場景的 AI 應用,如保險 MaaS 平台、保險產品知識庫體系、保險智能營銷平台、智能陪練、營銷話術質檢、客服知識庫、智能運維、理賠輔助、運營輔助、私域運營報價機器人等;在政務領域,中科軟提供中科軟訓練推理一體化平台(MaaS Studio)、基於大模型的 AI 辦公輔助智能體等產品和應用;在醫療衞生領域,中科軟提供基於多模態 AI 的肺結核智能識別與風險預測、免疫智能客服小程序、智能 AI 諮詢療愈模型智能體、隨時學 App 等創新型應用。
博彥科技正通過自主創新與生態協作雙軌並行,持續提升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在 AI 行業應用層面,博彥科技依託 “人工智能計算平台” 和 “AI Agent 平台”,可迅速為行業客户部署 AI 應用。如在金融領域,公司已構建了覆蓋前中後台的全場景 AI 解決方案,並逐步在客户業務中落地應用。同時,公司不斷擴展 AI 多領域應用,中標多個行業級 AI 項目。
硬件生態相關公司推進交付
阿里巴巴集團 2026 財年第一季度(截至 2025 年 6 月底)財報顯示,本季度,阿里對 AI+ 雲的 capex 投入達 386 億元,同比增長 220%。得益於大幅增長的資本開支,阿里在雲和 AI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阿里在自主算力體系上有較強的沉澱,‘CPU+GPU’ 雙自主全面覆蓋 ‘通用計算 + 智算需求’。CPU 上綁定 RISC-V 生態持續迭代,GPU 依靠平頭哥起步較早、能力較強,擁有行業優勢。” 天風證券研究所計算機行業首席分析師繆欣君表示,“同時,阿里雲作為國內最大的公有云廠商,生態建設能力較強。”
聚焦阿里雲的硬件生態鏈,相關公司正持續推進客户導入與產品交付。RISC-V 芯片方面,芯原股份已與業內多家 RISC-V 領先企業達成合作,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公司半導體 IP 已經獲得 RISC-V 主要芯片供應商的 10 餘款芯片採用,併為 20 家客户的 23 款 RISC-V 芯片提供了一站式芯片定製服務,上述項目正陸續進入量產。
日前,芯原股份還披露,擬通過收購芯來科技,完成 CPU IP 這一重要拼圖,加快對 RISC-V CPU IP 的佈局。
在 x86 CPU 領域,阿里雲此前推出的 “百鍊專屬版 AI 訓推一體機” 單機搭載海光/Intel 雙路多核 CPU。近期,海光信息在接待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深化與整機廠商、生態夥伴在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合作,加速產品在客户端的導入。同時,公司積極尋找新的市場機會和應用領域,加大市場推廣力度,通過不斷地研發創新來滿足不同客户羣體的需求,擴大市場覆蓋範圍。
再看 IDC 領域,數據港半年報顯示,公司已在北至烏蘭察布、張北,南至廣東深圳、河源建成 35 座數據中心,實現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東部樞紐及西部相應核心區域的前瞻戰略佈局,提前適配了國家 “東數西算” 的數據中心佈局規劃指引,並在戰略樞紐上持續儲備優質資源。
潤澤科技也在數據中心交付上展現出規模化優勢。2025 年上半年,公司合計新增交付 220MW 算力中心,其中平湖園區 100MW、廊坊園區 40MW、佛山園區 40MW、惠州園區 40MW。
本文作者:記者 鄭維漢,來源:上海證券報,原文標題:《雲棲大會今開幕 生態鏈上市公司搶灘佈局》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