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uld former major client Apple become a "savior"? Intel issues a "heroic invitation" seeking investment to aid its revival

芯片製造商英特爾向蘋果發出投資邀約,尋求支持以改善經營狀況。英特爾已部分由美國政府持股,此次投資請求是其復興計劃的一部分。談判仍處於初步階段,未必能達成協議。若成功,將是英特爾獲得的重要外部支持。英特爾股價上漲 6.4%,蘋果股價小幅下跌。英特爾還在接觸其他企業探討投資與合作可能性。
智通財經 APP 獲悉,據知情人士透露,芯片製造商英特爾公司 (INTC.US) 已向蘋果公司 (AAPL.US) 發出邀約,希望後者對其進行投資。目前英特爾經營狀況不佳,且已部分由美國政府持股,此次尋求投資是其提振業務的舉措之一。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蘋果與英特爾還就 “深化合作” 展開了討論。同時該人士強調,目前談判仍處於初步階段,最終未必能達成協議。
週三美股中英特爾股價上漲 6.4%,收於 31.22 美元;蘋果股價則小幅下跌不足 1%,收於 252.31 美元。
若蘋果與英特爾達成投資協議,將是近期英特爾獲得的又一重要外部支持。上週,英偉達公司 (NVDA.US) 已宣佈向英特爾投資 50 億美元,並計劃與英特爾合作開發個人電腦及數據中心芯片;上月,日本科技巨頭軟銀集團 (SoftBank Group Corp.) 為進一步拓展美國市場,也宣佈向英特爾投資 20 億美元。
知情人士還補充,英特爾同時還在接觸其他企業,探討潛在的投資與合作可能性。
蘋果曾是英特爾的長期客户,但過去五年間已轉向使用自研處理器。若蘋果此次選擇投資英特爾,將是對英特爾 “復興計劃” 的重要認可。不過,蘋果不太可能因此重新在設備中採用英特爾處理器——目前這家 iPhone 製造商最先進的芯片,均由合作伙伴台積電 (TSM.US) 生產。
英特爾發言人拒絕就此事置評,蘋果發言人也未回應置評請求。
政府背書下的復興挑戰
英特爾首席執行官陳立武 (Lip-Bu Tan) 正在美國聯邦政府的支持下推動公司復興。今年 8 月,在特朗普政府促成的一項非常規交易中,美國政府收購了英特爾約 10% 的股份。對於白宮而言,重振美國本土芯片生產是核心優先事項,而英特爾被視為這一計劃中的關鍵一環。
即便獲得了資金支持,英特爾面臨的挑戰依然艱鉅。這家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的公司,已失去了長期以來的技術優勢,市場份額被超威半導體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等競爭對手奪走。此外,在人工智能設備銷售蓬勃增長的浪潮中,英特爾也未能抓住機遇——而這一領域正是英偉達的專長。
曾經的 “芯片巨頭” 英特爾,如今的銷售額和市值僅為英偉達的一小部分。為應對財務狀況惡化,英特爾已實施裁員,並推遲了工廠擴張計劃。
不過,自獲得政府注資以來,投資者對英特爾的前景愈發樂觀。8 月初至今,英特爾股價已累計上漲逾 60%。
晶圓代工戰略的 “謹慎推進”
在前首席執行官帕特·格爾辛格 (Pat Gelsinger) 任職期間,英特爾曾計劃轉型為 “晶圓代工廠”,即為外部客户生產半導體。但該公司始終未能爭取到足夠多的客户,難以支撐其工廠擴張計劃。
儘管如此,陳立武領導下的英特爾仍在推進晶圓代工戰略,只是態度更為謹慎。今年 7 月,陳立武表示,英特爾推出名為 “14A” 的新一代尖端生產技術的前提,是有客户明確承諾採用該技術。
蘋果與英特爾的 “複雜過往”
蘋果與英特爾的合作歷史悠久,期間也不乏摩擦。多年來,蘋果 Mac 電腦一直使用英特爾芯片,但 2020 年起蘋果開始逐步脱離這一供應商——這是蘋果 “擴大自研組件使用範圍” 整體戰略的一部分。此外,2019 年蘋果還收購了英特爾大部分調制解調器芯片業務。
如今,儘管蘋果的生產仍主要集中在海外,但它一直致力於展現對美國本土的投資力度。今年 8 月的白宮活動中,蘋果宣佈計劃未來四年內在美國國內項目上投入 6000 億美元,高於此前承諾的 5000 億美元。這一擴張計劃的核心舉措,是向長期玻璃供應商康寧公司 (Corning Inc.) 投資 25 億美元。
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 (Tim Cook) 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蘋果的這些投資將鼓勵其他企業增加在美國的生產,形成 “多米諾骨牌效應”。
當被問及對英特爾的看法時,庫克稱,競爭對芯片代工行業有益,並表示:“我們很樂意看到英特爾東山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