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story Says This Is 1 of the Biggest Risks Nvidia Faces, and It Could Be About to Repeat Itself

英偉達在人工智能熱潮中蓬勃發展,但隨着定製人工智能芯片的出現,面臨失去硬件領導地位的風險。專用集成電路(ASIC)正由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和亞馬遜等主要參與者開發,這對英偉達在人工智能工作負載中的主導地位構成威脅。儘管英偉達的 GPU 在訓練方面表現出色,但向推理的轉變可能會削弱其競爭優勢。該公司正在投資於合作伙伴關係,例如與 OpenAI 達成的 1000 億美元交易,以保持相關性。投資者應保持謹慎,因為市場動態可能會迅速變化,類似於加密貨幣挖礦從 GPU 轉向 ASIC 的情況
到目前為止,英偉達(NVDA 0.27%) 是人工智能 (AI) 熱潮中最大的贏家,但投資者不應忘記,隨着市場的成熟,硬件領導地位可能會迅速轉變。加密貨幣挖礦行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圖形處理單元 (GPU) 曾經是加密挖礦的主力,至少在專用集成電路 (ASIC) 開發出來之前,挖礦還停留在這個階段。
這些 ASIC 只做一件事,但它們做得更快、更便宜,短時間內,基於 GPU 的比特幣等貨幣挖礦就迅速失去了流行。經濟因素實在是太有吸引力,無法忽視。如果加密礦工想要保持競爭力,他們必須轉向 ASIC,否則就會被市場淘汰。
現在,ASIC 正在為 AI 工作負載而設計。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ASIC 和 AI
GPU 一直是訓練大型語言模型 (LLM) 的主流選擇,而英偉達憑藉其強大的軟件平台 CUDA 成為無可爭議的 GPU 之王。該公司圍繞其芯片建立了整個生態系統,這也是英偉達數據中心收入激增的原因。但 AI 工作負載的成本極高且耗能巨大,對於專注於 AI 的大型超大規模公司(擁有龐大數據中心的公司)來説,尋找更便宜、更高效的解決方案的動力巨大。
這正是 Alphabet 構建其張量處理單元 (TPU) 的原因,以及 亞馬遜 開發其 Trainium 和 Inferentia 芯片的原因。其他公司也在效仿。Meta Platforms 和 OpenAI 據報道正在與 博通 合作開發自己的定製芯片,OpenAI 被認為是下單了令人驚訝的 100 億美元訂單的客户,交貨時間為明年。與此同時,英偉達的大客户 微軟 也在努力創建自己的定製 AI 芯片。
目標很明確:降低成本,減少對英偉達的依賴。與此同時,隨着市場開始向推理轉變,格局也在變化。英偉達在推理方面的護城河遠沒有在訓練方面那麼寬。推理的技術要求沒有訓練那麼高,因此基於 CUDA 的多年代碼並沒有那麼重要。與此同時,推理是一個持續的成本,因此總擁有成本和每次推理的成本是更重要的因素。
當比特幣挖礦的成本曲線迫使轉向 ASIC 時,GPU 在這個領域幾乎一夜之間從必需品變得無關緊要。英偉達今天的巨大估值假設超大規模公司將繼續購買越來越多的 GPU,但歷史表明,他們只會在經濟條件合理的情況下這樣做。
現在,比特幣挖礦和推理之間存在一些重大差異,這對英偉達有利。比特幣挖礦是一項粗暴的重複性任務,而推理則是理解輸入的意圖,比如一個問題,並利用大型語言模型訓練時獲得的信息來執行。新的 AI 技術也在不斷發展,比如推理或多模態 AI,GPU 更能適應這些任務,而 ASIC 可能會更快過時。
英偉達也意識到了這一風險,並採取措施保護自己。其與 OpenAI 的 1000 億美元投資合作就是一個完美的例子。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OpenAI 是英偉達 GPU 的最大用户之一,但它最近開發了自己的 AI ASIC。通過這項投資,英偉達實際上是在支付以確保 OpenAI 繼續使用其 GPU。
AI ASIC 會取代 GPU 嗎?
投資者應密切關注 ASIC 威脅,因為這可能是對英偉達增長故事的最大風險。該公司擁有廣泛的護城河,但並非不可打破。超大規模公司有資金和動力來削弱其主導地位,每一美元轉向內部 AI 芯片的資金都是不流向英偉達的一美元。
這並不意味着 GPU 會消失,因為 AI 工作負載仍在不斷演變,GPU 足夠靈活以處理新模型和技術。然而,隨着市場向推理轉變,定製 AI 芯片可能會佔據市場份額。
目前,市場看起來足夠大,可以容納多個未來的 AI 基礎設施贏家,但比特幣展示了經濟如何迅速翻轉,而 AI 可能會遵循類似的模式。投資者在假設英偉達的增長在未來十年是自動駕駛之前,應牢記這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