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S. stock "bubble alarm" sounds! Three major trends indicate a repeat of the 1999 carnival eve

美國股市面臨泡沫警報,分析師警告稱,當前經濟和市場形勢與 1999 年互聯網泡沫前夕相似。儘管就業和房地產市場出現不利跡象,主要股指仍持續上漲,受到鉅額財政赤字和人工智能投資推動。標普 500 信息技術板塊的估值達到歷史高位,席勒市盈率接近 40,顯示出市場的非理性繁榮。投資者對人工智能的回報表示擔憂,市場超買程度顯著。
智通財經 APP 獲悉,儘管就業和房地產市場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不利跡象,但美國主要股指仍持續上漲。整體經濟增長似乎依然強勁。但分析師警告稱,一場堪比互聯網泡沫的危機正在悄然醖釀。
美國經濟和股市受到鉅額且不可持續的財政赤字支出以及人工智能支出爆炸式增長的推動。
包括億萬富翁基金經理大衞·艾因霍恩在內的人士開始擔憂鉅額人工智能投資是否會帶來回報。《哈佛商業評論》最近也發表了一項研究,對人工智能是否能真正提高生產力提出了質疑。
在 Seeking Alpha 撰稿人 Bret Jensen 看來,當前的經濟/市場形勢越來越像 1999 年的情景,也就是 2000 年初互聯網泡沫破裂前的那段時間。
Jensen 強調,當前市場/經濟中的三個關鍵趨勢與 1999 年互聯網繁榮末期情況驚人地相似。
1.估值已變得"瘋狂"
高估值或許是這兩個時期最明顯的相似之處。標普 500 信息技術板塊的預期市銷率達到 8.8 倍。這遠高於互聯網繁榮末期的水平,也是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
標普 500 信息技術板塊的預期市銷率

席勒市盈率接近 40,這在歷史上僅出現過兩次,目前略低於 1999 年達到的水平。據悉,“席勒市盈率”,即週期調整市盈率 (CAPE),剔除通脹因素後用 10 年的平均盈利來計算市盈率,可以平滑經濟週期對估值的影響。過往數據顯示,美股 CAPE 超過 25 倍就進入 “非理性繁榮” 的瘋狂期。
席勒市盈率接近 40

另外,股票市值和 GDP 之比達到歷史高位,這一比率也被稱為 “巴菲特指標”,衡量整個市場的超買程度。
巴菲特指標達創紀錄高位

2.“供應商融資” 迴歸
年長的投資者可能還記得 “供應商融資” 曾迅猛增長。在這種模式中,像思科 (CSCO.US) 這樣的供應商會在銷售的同時,以優惠的條件為購買其設備的客户提供融資服務。
英偉達 (NVDA.US) 上週宣佈,將向 OpenAI 投資至多 1000 億美元,助力這家 ChatGPT 母公司大規模建設搭載英偉達芯片的數據中心。
華爾街分析師對這筆交易看法不一。看漲者認為,這進一步證明了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業務的蓬勃發展。而看跌者則認為,這只是英偉達在幫助一個資金匱乏的客户。
部分人士還表示,這筆 “投資” 似乎是換了個幌子的供應商融資。
3.市場表現分化
1999 年末,微軟 (MSFT.US) 是整個股市中價值最高的股票,其市值達到了約 6000 億美元。這令人矚目,但這一數值僅佔當時法國年度 GDP 的約三分之一。
正如現在一樣,互聯網繁榮末期市場出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市值排名前十的股票約佔整個市場總價值的 40%。唯一一家在 25 年前就位列前十的公司是微軟。
然而,如今英偉達的市值略高於 4.3 萬億美元,遠超英國 (3.6 萬億美元) 和法國 (略低於 3.2 萬億美元) 的年度 GDP。微軟和蘋果 (AAPL.US) 的市值也接近 4.3 萬億美元。Alphabet (GOOG.US,GOOGL.US) 的市值為 3 萬億美元。
那麼,這次會有所不同嗎?
Seeking Alpha 的 Jensen 表示,FOMO(投資錯失恐懼症)、動量、算法交易程序和被動指數投資等因素共同作用,可以讓股市在脱離合理估值後持續處於高位。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高估值難以持續。對於投資者而言,這次的情況並不會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