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tman secretly visite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and Taiwan Semiconductor: Discussing details of the Stargate cooperation and self-developed ASIC chip project

OpenAI 首席執行官 Altman 此行兩大核心議題浮出水面:確保鴻海為 “星際之門” 項目提供穩定的 AI 服務器;敲定與台積電的合作,為其自研 AI 芯片代工,目標 2026 年量產,以擺脱對英偉達的依賴。
近日,OpenAI 首席執行官 Sam Altman 被曝低調訪問了鴻海和台積電。
據台灣《經濟日報》援引業內消息報道,Altman 於 9 月 30 日抵達中國台灣,並與鴻海及台積電分別舉行了會談。討論的核心議題直指 OpenAI 兩大戰略支柱:“星際之門” 項目,以及敲定其自研 AI 芯片 ASIC 的代工生產細節。
對於此次會面,台積電和鴻海均未作出回應。
鴻海成 “星際之門” 關鍵夥伴
Altman 此行的首要目標之一,是確保其宏大的 “星際之門” 項目擁有穩定的硬件基礎。據報道,該項目計劃在美國建設五個新的數據中心,是美國在算力領域最大的投資之一。
消息人士透露,鴻海是 “星際之門” 計劃中最大的 AI 服務器供應商。該計劃的合作伙伴包括甲骨文和軟銀,而鴻海恰好是這兩家公司 AI 服務器與數據中心的重要合作伙伴。
因此,Altman 與鴻海的會談,主要圍繞確保 AI 服務器的生產與交付能力,以支持 “星際之門” 龐大的基建需求。
自研芯片提速,劍指台積電
除了服務器,Altman 訪問的另一大重點是 OpenAI 的自研 AI 芯片計劃。據供應鏈消息,OpenAI 正積極開發自己的定製化 AI 芯片(ASIC),以降低對英偉達等外部供應商的高度依賴。
報道指出,OpenAI 已招募了曾在谷歌負責 AI 芯片設計的團隊,並計劃將芯片設計成果交由台積電進行生產。雙方討論的焦點據信是關於芯片在台積電投產的具體細節,目標是在 2026 年實現量產。
供應鏈分析稱,OpenAI 自研芯片的初期版本可能主要用於推理而非訓練,但其成功量產將是科技巨頭自研芯片路線能否替代現有市場方案的一次重要驗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