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mu's strong recovery, is it time to re-examine PDD?

瑞銀分析稱,得益於在美國市場從 “全託管” 模式向 “半托管” 模式的快速轉型,疊加拓展海外倉、開拓新市場的舉措,Temu 有效降低了關税衝擊。瑞銀認為,Temu 有望在 2026 年年底實現季度性盈虧平衡,拼多多當前的股價並未充分反映其內在價值,尤其是 Temu 的增長潛力。
儘管經歷了關税政策引發的動盪,但 Temu 憑藉其商業模式的成功轉型和穩健的運營展現出強勁韌性。
據追風交易台消息,瑞銀分析師 Kenneth Fong、Sardonna Fong 在近日發佈的研報中表示,在今年年初貿易局勢動盪的背景下,市場一度對 Temu 的增長前景感到擔憂。然而,Temu 通過一系列戰略調整穩住了陣腳。
這一韌性主要得益於 Temu 在美國市場從 “全託管” 模式向 “半托管” 模式的快速轉型。報告指出,新模式將物流和税務合規的責任更多地轉移給商家,從而有效應對了關税壓力。同時,Temu 在非美國市場的積極擴張也對沖了部分影響。
基於 Temu 復甦的增長勢頭,瑞銀將拼多多的目標價從 176 美元上調至 198 美元,並重申 “買入” 評級。該行認為,市場尚未完全消化 Temu 的長期增長潛力。
“半托管” 模式化解關税衝擊
面對 2025 年以來充滿挑戰的外部環境,Temu 的核心應對策略是果斷調整其商業模式。
報告指出,Temu 在美國市場迅速將重心從 “全託管” 轉向 “半托管” 模式,在半托管模式下,商户自行負責物流和倉儲,而 Temu 保留運營和定價的責任。
此舉的關鍵在於,它改變了關税的計算基礎。關税將基於商户的商品成本而非零售價徵收,有效地將關税對最終售價的影響從 54% 降低至 13-18% 的水平。據瑞銀估算,到 2025 年第二季度,Temu 在美國的 GMV 構成已從 2024 年下半年的 70% 全託管,逆轉為 70% 半托管。
除了模式轉型,Temu 還採取了多項措施以減輕風險,包括拓展海外倉、開拓新市場。
報告顯示,截至 2025 年中,Temu 已在美國和歐洲分別擁有 110 個和 10 個倉庫,通過提前備貨熱門商品來保證配送時效。此外, 在穩住美國市場的同時,Temu 還加速向歐洲和拉丁美洲等非美國市場擴張,以分散地緣政治風險。
長期價值源於供應鏈效率
瑞銀認為,市場可能過度關注了地緣政治風險,而忽視了 Temu 通過提升供應鏈效率創造的長期價值。
報告強調,Temu 的低價優勢並不僅僅依賴於平台補貼或暫時的税收優惠,而是建立在可持續的效率提升之上,使其能維持相較於同行 10-15% 的價格折扣。
這種效率源於其獨特的商業模式,能夠有效地從以下環節攫取並重新分配價值:
- 物流與平台效率: 通過整合訂單、集中採購物流服務,Temu 能夠以更低的單位成本完成履約。
- 產品採購效率: 平台掌握定價權和流量分配,通過內部競價機制篩選出成本最低的商家,並剔除中間商環節。
- 擠壓中間環節利潤: Temu 的模式壓縮了傳統貿易公司和分銷商的利潤空間,將這部分價值讓渡給消費者。
報告分析指出,Temu 的半托管模式在 2029 年有望實現高個位數的經營利潤率(佔 GMV 的比例),顯著高於拼多多國內電商業務約 3% 的利潤率水平。
拼多多股價並未充分反映 Temu 潛力
儘管戰略調整卓有成效,但短期內 Temu 仍將面臨財務壓力。
由於向利潤率相對較低的新市場擴張、半托管模式下較低的貨幣化率以及在新市場的營銷投入,瑞銀預計 Temu 的經營虧損將從 2024 年的 320 億元擴大至 2025 年的 500 億元。
然而,長期前景依然樂觀。隨着 Temu 在各市場逐步成熟、廣告等變現手段加速以及運營效率的提升,報告預測 Temu 有望在 2026 年底實現季度性盈虧平衡。
瑞銀預計,到 2029 年,Temu 的經營利潤率(佔 GMV 的比例)將攀升至 6%,高於市場普遍預期的 4%。在 GMV 方面,該行預測 Temu 將在 2025 年和 2026 年分別達到 750 億美元和 900 億美元。
瑞銀認為,拼多多當前的股價並未充分反映其內在價值,尤其是 Temu 的增長潛力。報告分析稱,剔除 Temu 後,拼多多的核心國內業務的 2026 年預期市盈率僅為 9 倍,與其競爭對手阿里巴巴和京東的 8-11 倍相當,但其國內業務的增長速度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