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 Debate on "AI Bubble," Deutsche Bank Advises Investors: Don't Try to "Time the Market," Long-Term Holding is the Best Strategy

華爾街見聞
2025.10.05 07:28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儘管科技巨頭投入數千億美元建設 AI 基礎設施,貝恩公司預測 2030 年 AI 收入可能短缺 8000 億美元,但德銀強調識別泡沫幾乎不可能,試圖精確擇時極其困難。歷史數據表明,錯過最佳交易日將大幅降低投資回報,最佳和最差交易日往往相鄰出現,建議採用長期持有以獲取最佳回報。

AI 投資熱潮是否已形成泡沫成為市場焦點,但德意志銀行最新研究顯示,關於"AI 泡沫"的討論本身已經降温,建議放棄擇時策略,堅持長期持有以獲取最佳回報。

科技巨頭正斥資數千億美元建設 AI 基礎設施,這一前所未有的投資規模引發市場對泡沫風險的擔憂。從 OpenAI 的 5000 億美元 Stargate 計劃到 Meta 承諾投入數千億美元建設數據中心,AI 領域的資本支出已達到令人瞠目的水平。

貝恩公司預測,到 2030 年 AI 公司需要 2 萬億美元的年收入來支撐所需的計算能力,但實際收入可能短缺 8000 億美元。這一巨大缺口加劇了市場對當前 AI 投資熱潮可持續性的質疑。

據見聞此前文章寫道,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近期表態稱當前 AI 投資是一場"好的泡沫",即便最終破裂也將為社會帶來長期利益。與此同時,高盛 CEO 所羅門則警告稱,大量湧入 AI 領域的資本可能無法獲得預期回報。

德意志銀行在最新研報中認為,雖然市場存在泡沫風險,但試圖精確擇時極其困難,長期投資策略更為可行歷史數據顯示,錯過最佳交易日將大幅降低投資回報。

科技巨頭激進投資引發泡沫擔憂

今年以來,科技巨頭們動輒宣佈千億美元級別的 AI 基礎設施投資。

OpenAI 首席執行官 Sam Altman 今年 1 月宣佈的 5000 億美元 AI 基礎設施計劃 “星際之門”(Stargate),隨後 Meta 的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承諾投資數千億美元建設數據中心,Altman 更表示 OpenAI 預計將在 AI 基礎設施上花費"數萬億美元"。

AI 基礎設施建設正催生前所未有的融資安排。英偉達同意向 OpenAI 的數據中心建設投資多達 1000 億美元,這一交易引發分析師質疑芯片製造商是否在扶持客户以維持對其產品的需求。

OpenAI 還考慮債務融資,而非繼續依賴微軟和甲骨文等合作伙伴。據科技媒體 The Information 報道,OpenAI 預計到 2029 年將消耗 1150 億美元現金。

其他科技巨頭也越來越依賴債務支持其史無前例的支出。

Meta 獲得 260 億美元融資用於在路易斯安那州建設數據中心園區,摩根大通和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牽頭向 Vantage Data Centers 提供超過 220 億美元貸款。

一些缺乏驗證的公司也試圖搭乘數據中心掘金熱潮。

從俄羅斯互聯網巨頭 Yandex 中分拆出來的阿姆斯特丹雲服務提供商 Nebius,與微軟簽署了價值 194 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協議。

英國數據中心公司 Nscale 此前專注於加密貨幣挖礦,現在與英偉達、OpenAI 和微軟合作在歐洲建設數據中心。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發現,95% 的組織在 AI 投資上未獲得任何回報。

與此同時,哈佛和斯坦福研究人員指出,員工使用 AI 創造的"工作垃圾"可能讓大型組織每年損失數百萬美元生產力。

技術發展遭遇瓶頸

AI 技術本身也面臨挑戰。OpenAI、Anthropic 等開發商多年來依賴"擴展定律",相信更多算力、數據和更大模型將帶來 AI 能力飛躍。但過去一年這些努力的回報遞減。

OpenAI 首席執行官 Sam Altman 在 8 月承認,"我們仍然缺少某些非常重要的東西"來實現通用人工智能。公司備受期待的 GPT-5 模型發佈後反響平平,未能達到此前的宣傳預期。

今年 1 月,DeepSeek 發佈的低成本 AI 模型引發科技股萬億美元拋售,英偉達單日暴跌 17%。儘管股價隨後反彈,但這一事件凸顯了 AI 投資的潛在風險

此外,AI 行業龐大的數據中心建設還面臨國家電網緊張的現實制約。大幅增加的電力消耗可能受到基礎設施限制的阻礙。

不過,AI 行業領袖仍保持樂觀。Altman 承認投資者可能"過度興奮",但堅持 AI 是"很長時間以來最重要的事情"。Zuckerberg 表示 AI 泡沫"很可能"存在,但更擔心投資不足。

市場激辯 AI 泡沫

眼下,AI 投資泡沫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辯論。

對沖基金 Greenlight Capital 創始人 David Einhorn 表示:

"拋出的數字如此極端,真的很難理解。我確信它不是零,但有合理的可能性,大量資本將在這個週期中被摧毀。"

OpenAI 董事長、估值 100 億美元 AI 初創公司 Sierra 首席執行官 Bret Taylor 認為存在許多與互聯網泡沫的相似之處。

"AI 將改變經濟是真的,我認為它會像互聯網一樣,在未來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我認為我們也處在泡沫中,很多人會損失很多錢。"

據見聞文章寫道,貝佐斯在近期活動中表示,當前 AI 熱潮應被視為"工業泡沫"而非"金融泡沫"。他解釋説,工業泡沫即便破裂也能留下寶貴遺產,就像互聯網泡沫時期的光纖電纜投資為後來發展奠定基礎。

貝佐斯回憶稱,互聯網泡沫期間亞馬遜股價從 113 美元暴跌至 6 美元,但公司業務依然強勁。他強調:"AI 是真實的,它將改變每一個行業。"

高盛 CEO 所羅門則持更謹慎態度。儘管認可 AI 提升生產力的潛力,但他警告當前投入 AI 的大量資本最終將"無法實現回報"。

所羅門表示不確定是否已形成泡沫,並預計未來 12-24 個月可能出現股市回調。

德意志銀行最新研究報告顯示,關於"AI 泡沫"的網絡搜索量已從 8 月 21 日的峯值大幅下降至 15%。該行分析師指出,這一"AI 泡沫"討論泡沫的破裂反映了以往泡沫的典型模式。

德銀通過自然語言處理分析發現,英語媒體對 AI 投資擔憂從 8 月最後一週的 7.3 分(滿分 10 分)降至目前的 5.1 分。Reddit 相關討論也呈現同樣趨勢。

德銀警告擇時風險,建議長期持有策略

德意志銀行強調,識別泡沫幾乎不可能,因為沒人能就"資產價格顯著高於內在價值"的確切定義達成一致。歷史經驗顯示,泡沫並非線性過程,通常在數輪漲跌中發展。

德銀援引互聯網泡沫為例,納斯達克在 2000 年 3 月 10 日見頂前的 5 年間,曾 7 次出現 10% 以上的大幅回調。更重要的是,在泡沫討論變得普遍後,市場仍可能持續上漲很長時間。

1998 年 11 月 19 日,當納斯達克指數不到 2000 點時,Murphy Investment Management 的 Michael Murphy 就警告"這是嚴重泡沫",但市場此後又漲了 16 個月才在 5000 點以上見頂。

德銀的核心建議是避免試圖擇時。該行數據顯示,如果 1996 年初投資 1 萬美元並持有至今年 6 月,價值將超過 17 萬美元。但如果錯過最佳的 10 個交易日,回報將減半;錯過最佳 20 個交易日,回報僅為四分之一。

更關鍵的是,最佳和最差交易日往往相鄰出現。1996 年至今年 6 月期間最佳的 10 個交易日中,有 5 個出現在最差 10 個交易日的一週內。這表明精確擇時極其困難。

德銀總結稱,市場可能保持"非理性"的時間比投資者保持償債能力的時間更長。該行建議投資者採用長期持有策略,以獲取補償股權投資風險所需的風險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