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大行高光三季報背後:非銀放貸大增,助長泡沫,埋下市場隱憂

華爾街見聞
2025.10.14 23:09
portai
我是 PortAI,我可以總結文章信息。

多家華爾街大行週二公佈的財報顯示,交易業務和投行業務在第三季度表現強勁,貸款業務也有所增長,越來越多的大型銀行正轉向為非銀行放貸機構和資產管理公司提供融資。考慮到美聯儲將降息,並可能削減對銀行的資本要求,有分析警告稱,非銀貸款更多專注於在市場中頻繁買賣資產,而非為實體經濟提供新融資,美聯儲須格外謹慎,避免在金融火焰上再添不必要的柴火。

週二,花旗、高盛、摩根大通、富國銀行這幾家華爾街大行公佈的財報顯示,交易業務和投行業務在第三季度表現強勁,貸款業務也有所增長:

  • 摩根大通公佈其股票與固定收益交易業務合計收入創下季度紀錄;高盛和花旗的第三季度表現也達多年最佳。
  • 新股發行活躍、併購顧問費用回升,推動多家公佈業績的投行的諮詢及資本市場收入達到自 2021 年底以來的最高水平。那時正值新冠疫情後華爾街狂潮時期。高盛的投行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43%,至 26.6 億美元;花旗和摩根大通分別增長 17% 和 16%。
  • 企業與家庭資產負債表整體仍保持穩健,不過普通企業貸款與住房按揭貸款的需求依然疲軟。雖然存在部分問題,例如摩根大通確認因為破產的汽車貸款公司 Tricolor 相關融資損失 1.7 億美元,但這些風險主要集中在債務負擔最重的企業和低收入消費者身上。

值得關注的是,越來越多的大型銀行正轉向為非銀行放貸機構和資產管理公司提供融資。近期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的大幅增長,正引起分析師與投資者的注意:

這類機構當前更多專注於在市場中頻繁買賣資產,而非為實體經濟提供新的融資活動。雖然多數大型銀行不會單獨披露對對沖基金或資產管理公司的貸款收入,但高盛的業績提供了一些線索——其主經紀業務(prime brokerage)的收入同比增長約三分之一,創下該業務單季度紀錄。

美聯儲最近修訂的數據顯示,今年美國銀行業的貸款增長全部來自對非銀行機構的放貸。這類借款方如今佔銀行未償貸款總額的 13%。

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戴蒙多次被問及銀行對非銀行機構放貸的風險。他指出,這一領域涵蓋從高風險次級貸款與高收益私人信貸,到以投資級資產作擔保的貸款,以及面向萬億美元級基金管理公司的融資活動,風險各不相同。戴蒙警告稱:

銀行體系之外存在大量 “監管套利”,而當經濟下行時,不良放貸將暴露出來。

我們已經在一個相當寬鬆的信貸環境中待了太久,我認為一旦出現下行週期,銀行體系外的信貸質量可能會比人們想象的惡化得更多。

與此同時,美聯儲還準備在未來幾個月內降息,並可能削減對銀行的資本要求:

美聯儲計劃修改 “補充槓桿率”(Supplementary Leverage Ratio, SLR)的計算方式,這將進一步提升銀行開展上述類別貸款的能力,使其能夠擴張股票經紀和債券融資業務,將更多資金輸送至潛在泡沫化的市場。

高管們還希望美聯儲及其他監管機構能進一步放寬規則,從而釋放更多資本,讓銀行有空間承擔更高風險,或向股東派發更多現金——而這些股東隨後需要尋找新的資產來投資。據 Alvarez & Marsal 諮詢公司本週預測,美國的放鬆監管可能使銀行釋放近 1400 億美元的股本要求,相當於摩根大通當前資本的近一半。雖然這一估計頗為樂觀,但足以顯示放鬆監管的潛在幅度。

與此同時,美國總統特朗普試圖影響美聯儲的舉動讓市場預期,到明年夏季前利率可能會下調整整一個百分點。

當前,美國股市高歌猛進,企業借貸成本接近無風險利率。有分析警告,隨着對 “AI 驅動的市場泡沫” 的擔憂不斷升温,美聯儲必須格外謹慎,避免在金融火焰上再添不必要的柴火。

一些人擔心美國經濟增長明年將放緩、勞動力市場正在走軟,美聯儲未來的降息更可能推高資產價格,而非解決貿易和關税帶來的不確定性,而這些不確定性正讓企業高層們對新投資裹足不前。

媒體分析認為,美國監管機構在重新審視銀行規則時,應尋找方法鼓勵銀行為實體經濟創造信貸,而不是製造更多金融泡沫。絕不能為了 “意識形態上的放鬆監管” 而放鬆監管,因為那將導致金融系統過熱,併為未來更嚴重的危機埋下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