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inion: Say Goodbye to Nvidia's Biggest Competitive Edge in 2026

Motley Fool
2025.10.15 00:01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英偉達在離散 GPU 市場佔據超過 94% 的份額,但在 2026 年面臨來自競爭對手如 AMD 的挑戰,後者將推出 MI450 系列 GPU。AMD 與 OpenAI 的合作以及具有競爭力的定價可能威脅到英偉達的主導地位。此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供應鏈風險,特別是與台積電的關係,可能會影響英偉達的增長。隨着超大規模雲服務商尋求成本效益高的解決方案,AMD 的產品可能會吸引他們,這可能迫使英偉達調整其定價策略以維持市場份額

英偉達(NVDA -4.33%) 繼續成為全球人工智能 (AI) 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推動者,在 2025 年第二季度佔據超過 94% 的獨立 GPU 市場份額。其 Blackwell 架構芯片、計算統一設備架構 (CUDA) 軟件棧和 AI 優化的網絡解決方案共同形成了強大的競爭壁壘。

該公司對創新的承諾——每年發佈新的硬件架構,同時保持向後兼容——增強了客户忠誠度。毫不奇怪,來自超大規模雲計算公司和企業 AI 巨頭對該公司 GPU 的需求始終超過可用供應。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然而,英偉達的主導地位在 2026 年可能面臨嚴重挑戰。日益增加的競爭和地緣政治壓力,以及對成本效益的關注上升,可能會影響該公司未來一年的收入和利潤增長前景。以下是我認為這些問題在 2026 年可能如何演變。

競爭壓力

英偉達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其 GPU 的替代品迅速出現,競爭對手提供具有更優價格性能的芯片,而大型客户則在開發用於專門 AI 工作負載的專有硅。

儘管在獨立 GPU 市場份額上仍遠遠落後,競爭對手 超威半導體(AMD 0.80%) 正在為 2026 年推出 Instinct MI450 系列 GPU 做準備。這些 GPU 基於 CDNA 5 架構,並採用 台積電 的先進 2 納米工藝技術製造。MI450 系列預計將成為英偉達的 Hopper 和 Blackwell GPU 以及即將推出的基於 3 納米工藝技術的 Rubin 架構 GPU 的直接競爭對手。

AMD 最近與 OpenAI 達成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強調了對這款新 AI 芯片的信心。根據這項為期數年且跨多個世代的合作,OpenAI 將部署 6 千兆瓦的 AMD Instinct GPU。基於 MI450 GPU 的首個 1 千兆瓦部署將在 2026 年下半年開始。隨着該交易將 AMD 定位為 OpenAI 下一代前沿模型的核心計算供應商,AMD 首席執行官 Lisa Su 預計從 2027 年開始將產生數百億美元的年度 AI 數據中心收入。AMD 估計,這項合作以及其他大型客户的部署,最終可能在未來幾年內產生超過 1000 億美元的收入。

首席執行官 Lisa Su 還表示,AMD 基於芯片組的 GPU 架構(由多個小芯片組成的處理器)在內存容量和帶寬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這對推理工作負載至關重要。隨着超大規模雲計算公司推動統一基礎設施以處理訓練和推理,AMD 即將推出的 MI450 GPU 被設計為高效服務這兩種工作負載。

AMD 在 GPU 市場上日益突出的技術地位對英偉達的主導地位構成了重大挑戰。

博通 的定製應用特定集成電路 (ASIC) 和其他加速器也在超大規模數據中心中越來越多地被採用。Meta Platforms微軟亞馬遜Alphabet 等主要雲計算公司也開發了定製硅,減少了對英偉達的依賴。Alphabet 的張量處理單元 (TPU) 和亞馬遜的 Inferentia 芯片在特定的訓練和推理任務中已經提供了更好的性能和更低的成本。隨着越來越多的超大規模雲計算公司擴展這些內部解決方案並與其他半導體公司合作,這可能會對英偉達在 AI 計算支出中的份額產生不利影響。

成本優勢

AMD 的競爭定價可能很快成為關鍵的差異化因素,尤其是因為 AI 加速器的目標可尋址市場預計到 2028 年將超過 5000 億美元。AMD 聲稱其 MI355 加速器(來自 MI350 系列加速器)在特定關鍵訓練和推理工作負載中表現出與英偉達的 Blackwell 架構 GB200 芯片相當或更好的性能。MI355 在特定其他工作負載中也被認為以更低的成本和容量提供與 GB200 相當的性能。

根據 Dell'Oro Group 的數據顯示,全球數據中心資本支出預計到 2029 年將達到 1.2 萬億美元。超大規模雲計算公司預計將佔據近一半的支出。面對不斷上升的基礎設施和能源成本,雲計算巨頭正在探索低成本加速器,以降低總體擁有成本,同時確保高性能。在這種背景下,AMD 具有競爭力的 Instinct 加速器可能成為超大規模雲計算公司的一個吸引人的替代方案。這甚至可能迫使英偉達採取一些降價措施以保護其市場份額。

地緣政治和供應鏈壓力

英偉達對台積電代工廠的過度依賴使其面臨顯著的地緣政治和供應鏈中斷風險,考慮到台灣距離中國大陸僅約 100 英里。日益加劇的美中緊張關係已經對該公司的芯片出口到中國產生了負面影響。

在 2025 年 7 月,中國互聯網監管機構——中國網絡空間管理局召集英偉達解釋其 H20 芯片中所謂的安全漏洞。中國當局還加強了對英偉達 AI 芯片進口的海關檢查,以減少對美國進口的依賴,自 2025 年 10 月起生效。根據路透社的報道,中國的打擊最初集中在中國特定型號如 H20 和 RTX Pro 6000D 上。然而,現在已擴大到包括所有可能受到美國出口限制的先進半導體產品。這些事件對該公司在關鍵中國市場的銷售產生了負面影響。

日益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也促使世界各國關注半導體供應鏈的本地化。根據美國的《芯片法案》以及歐洲和日本的類似計劃,多個激勵措施正在向半導體制造商提供。台積電、三星英特爾 正在美國、歐洲和亞洲建設新的晶圓廠。

雖然這些晶圓廠並不是英偉達的直接競爭對手,但製造能力的擴張將有助於 AMD、英特爾和博通等競爭對手,以及設計定製 AI 芯片以高效擴大生產的超大規模雲計算公司。這可能在長期內削弱英偉達的供應優勢。

溢價估值

英偉達的交易溢價估值為 28.5 倍的未來收益。然而,面對開放硬件生態系統和替代 AI 芯片的日益普及,公司可能會面臨估值倍數的壓縮。再加上潛在的利潤壓縮和較慢的收入增長,這些因素可能會對公司在 2026 年的股價產生壓力。

雖然這些風險並不一定會實現,但投資者應對市場份額的變化和對成本敏感的 AI 部署保持警惕。這些都是切實的風險,英偉達必須謹慎應對,以維持其在 2026 年後的增長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