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erpretation of Bain's 2025 Technology Report: The demand for AI computing power is growing far beyond Moore's Law,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terprises' "core IT infrastructure" is imperative

貝恩報告顯示,全球 AI 算力需求正以每年 4.5 倍的速度增長,遠超摩爾定律每兩年翻一番的效率提升速度。為滿足這一需求,到 2030 年全球需要新增 200 吉瓦的算力容量。企業若想真正從高階 AI 智能體中獲利,就必須對其陳舊的核心 IT 架構進行現代化改造。
本文作者:龍玥
來源:硬 AI
一份來自貝恩的 2025 年技術報告,為我們揭示了 AI 革命背後一個殘酷而清晰的現實:算力的需求增長正在失控,而企業的基礎設施卻已嚴重落後。
10 月 20 日,巴克萊分析師 Raimo Lenschow 對這份報告進行了剖析,認為報告揭示了兩個不可逆轉的趨勢:AI 對算力需求的增長速度已遠超摩爾定律,而企業若想從中獲利,就必須對陳舊的核心 IT 架構進行現代化改造。
算力需求遠超摩爾定律
報告最引人注目的觀點是,AI 驅動的算力需求正在以每年 4.5 倍的速度增長,這一速度是摩爾定律(芯片效率約每兩年翻一番)的兩倍以上。
這意味着,技術創新已無法跟上需求的步伐。而這種失衡將引發對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鉅額投資。
根據貝恩的分析,到 2030 年,全球算力需求可能達到 200 吉瓦(GW),僅美國就佔 100 吉瓦。要建設如此規模的容量,每年需要約 5000 億美元的資本支出,這對應着 2 萬億美元的年收入。
巴克萊指出,儘管政府補貼難以填補如此巨大的資金缺口,但私營部門的行動更為激進。類似 OpenAI 簽署萬億美元級別算力合同的舉動,預示着未來的投資水平只會繼續攀升。
這一預測正在被市場行動所證實。據路透社報道,一個由貝萊德和英偉達支持的投資集團近期以400 億美元收購了擁有近 80 個站點的數據中心運營商 Aligned Data Centers。同時,摩根士丹利估計,包括 Alphabet、亞馬遜、Meta 在內的科技巨頭今年在 AI 基礎設施上的支出將達到4000 億美元。
企業現代化:駕馭 AI 的唯一路徑
算力競賽之外,報告的另一核心是企業 IT 現代化迫在眉睫。
隨着 AI 從簡單的信息檢索(一級智能體)向執行復雜工作流(二級和三級智能體)演進,企業發現自己並未準備好。企業客户對於在缺乏人類監督的情況下完全依賴自主 AI 代理仍持謹慎態度。
為了真正利用 AI,特別是更智能的 “代理式 AI”(Agentic AI),企業必須進行徹底的 IT 現代化。代理式 AI 能夠基於用户指令進行思考、推理和行動,遠超簡單的信息檢索型聊天機器人。
貝恩認為,解決方案在於改變智能體周圍的架構。報告建議,“公司必須對其核心 IT 基礎設施進行現代化改造,並內置可觀測性功能,以便為這些智能體提供一個合適的生態系統。”
對投資者來説,這意味着 AI 的下半場,戰場將從單純的算力硬件轉向能夠幫助企業完成這一痛苦但必要轉型的軟件和服務提供商。這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一場生存之戰。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硬 AI”,關注更多 AI 前沿資訊請移步這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