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VMH 和愛馬仕漲成了 “奢侈茅”,雅詩蘭黛為何大跌?

供應鏈週期長達超過半年,庫存積壓顯著。
今年以來奢侈品集團藉着經濟復甦賺得盆滿缽滿,LVMH 集團市值逼近特斯拉,但美妝護膚領域巨頭雅詩蘭黛的日子卻沒有前者那麼好過。
週三,雅詩蘭黛再一次下調了業績指引,為半年內的第三次,導致當日股價暴跌 21%,為該集團 1995 年上市以來跌幅最大的一次。隨後幾個交易日股價略有反彈,但依然徘徊在低位。

雅詩蘭黛表示,預計在截至 6 月底的財年裏,該集團年銷售額將下降 10-12%,低於上一次預測的 5-7% 的降幅。
該集團首席執行官 Fabrizio Freda 在週三表示,下調指引的主要原因是亞洲市場恢復不及預期:
隨着亞洲旅遊零售業的復甦形勢變得更加明朗,它被證明比我們預期的更不穩定,而且相對於我們在其他地區所經歷的進展更為緩慢。
因此,我們降低了 2023 財年的銷售額和每股收益展望,以反映出第四季度的不利因素比我們 2 月份預期的要大得多。
剔除部分項目後,雅詩蘭黛本財年的 EPS 預計在 3.29 美元至 3.39 美元之間,遠低於分析師預估的 4.97 美元。
雅詩蘭黛的這一悲觀前景與其他競爭對手形成了鮮明對比。此前,包括 LVMH、開雲集團和科蒂集團在內的奢侈品集團,以及雅詩蘭黛的 “老對手” 歐萊雅集團都表示了本季度亞洲銷售的加速增長。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 (RBC Capital Markets) 分析師 Nik Modi 對此表示:
鑑於競爭對手最近公佈了強勁的業績,並對中國前景給出了普遍積極的評價,雅詩蘭黛今天下調前景展望有點令人意外。
然而,我們仍然認為,中國的復甦將對雅詩蘭黛產生積極影響,儘管現在可能要推遲到 2023 年下半年。
庫存過剩
銷量難見起色之餘,供應鏈也成為了雅詩蘭黛的大問題。
據彭博社報道,由於雅詩蘭黛在亞洲的供應鏈比競爭對手更長,該公司一些子品牌(如 Tom Ford Beauty 和 Jo Malone)的大部分產品需要從亞洲以外進口,這就意味着亞洲的經銷商需要提前至少 6 個月訂購。
然而,經銷商並未預料到銷售的波動,這導致庫存的積壓。許多經銷商已經撤回了雅詩蘭黛的訂單。
本週三,雅詩蘭黛首席執行官 Fabrizio Freda 也在電話會議上坦言:
我們正在處理庫存問題。
相比之下,歐萊雅有更多的產品在亞洲本土生產,這顯著縮短了交貨時間,避免了類似雅詩蘭黛的問題。
為了解決供應鏈問題,雅詩蘭黛最近在日本新開了一家工廠,並在亞洲更多地方開設配送中心,但分析師們表示,這些投資來得太遲。
標準普爾全球評級消費產品主管 Amanda O 'Neill 表示:
在過去三年裏,由於受到如此大的衝擊,你不可能有長達 6 至 9 個月的供應鏈。
晨星公司的分析師 David Swartz 説:
美容市場本身仍處於良好狀態,但雅詩蘭黛目前存在一些公司特有的問題。
人們質疑雅詩蘭黛是否對自己的銷售情況有很好的瞭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