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ll Street King" losing its charm? Goldman Sachs faces wave of resignations

高盛近期面臨的人才流出程度已經足以稱得上離職潮,尤其是許多資深合夥人紛紛出走,高盛公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人才流出是正常現象,他們只是到其他地方尋找高盛所沒有的成長空間。
本月初,高盛已啓動一年內的第三輪裁員計劃,以 “為更艱難的環境做準備”,裁員人數可能為 250 人左右,本輪裁員可能波及部分高管。
更難以忽視的狀況是,就算沒有被裁的人,也在用腳投票離開高盛。去年九月以來,如公共股權首席投資官 Katie Koch、資產管理部副主席 Craig Russell、PR 常務董事 Maeve DuVally 等資深高管已經相繼離開。
這家全世界聲名最響亮、坐擁眾多頂尖人才的投資銀行,其帝國的根基似乎出現了一些動搖的跡象。
頂尖投行現離職潮
坦白説,金融界的人員流動本來就很頻繁,何況是員工多大 4.5 萬人的高盛。但高盛近期面臨的人才流出程度,已經足以稱得上離職潮。一位前高盛高管對 Puck News 表示:
“整個高盛的情況看起來不如以前那麼好了。”
今年離職的人數比去年更甚,2 月,全球消費者業務主管 Peeyush Nahar 離職;3 月和 4 月,Rob Chisholm 等三位投行部門合夥人離職,同時離職的還有一批亞太區的交易員;5 月,併購部門 COO Troy Broderick 在加入高盛短短兩週後就選擇了離職;就在 6 月初,高盛級別最高的高管之一、已效力 16 年的主權機構業務負責人 Dina Powell-McCormick 也意外離職。
高盛仍在艱難地從 2022 年的熊市中恢復,集團總裁 John Waldron 此前表示,本季度該銀行的交易業務同比降幅達到 25% 以上。儘管美股市場最近出現了一些強勢跡象,但他仍然認為目前的市場表現 “低迷”。
分析師預測,高盛今年的收入將與去年公佈的收入大致持平,約為 480 億美元。比該公司在 2021 年科技牛市期間取得的收入少了 100 億美元。
許多資深合夥人更願意到小公司去開疆拓土
這些離開高盛的頂尖人才的去向,大都是一些規模遠不及高盛的中小型公司。例如,5 月份離職的併購部 COO Troy Broderick 選擇了加入由前高盛合夥人 Peter Weinberg 和 Bob Steel 經營的 Perella Weinberg。相比市值 1110 億美元的高盛,Perella Weinberg 的市值僅有 7.2 億美元。
根據 Puck News 報道,高盛執行副總裁約翰·羅傑斯認為,有人離開很正常,有才華的人總會這樣,其中一些人離開可能是因為待在高盛已經沒有成長的空間。
PR 部門領導 Tony Fratto 也對 Puck News 表示,出色的高管會離開,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最近的離職沒有 “新的故事情節”
Fratto 稱:
"這是高盛特殊而偉大的地方之一。我們吸引了非常多有才華的人……幾十年來一直如此。高盛的離職人員都很引人注目,這些人都是行業裏的佼佼者。他們離開是因為可以去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其中大多數人已經在高盛工作了幾十年……事實上,這是我們的人才、招聘和職業發展的特點,而不是問題。不是每個人都能永遠留在這裏。”
在經濟回報之外,頂尖人才往往更看重工作所能帶來的成就感。
黑石集團聯合創始人兼 CEO 蘇世民此前曾被問及,為何在開展私募股權投資這一核心業務的同時,還不斷進軍對沖基金、私人信貸和不良證券等新業務。
蘇世民回答稱,因為他的頂尖人才團隊需要一個留在公司的理由:
“我想留住我的頂尖人才,但我需要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機會。而當你擴展到新的區域、新的產品和新的業務時,他們可以看到將有機會讓他們來經營事情。這就是我能留住人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