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trillion US dollars "firepower" in hand, global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re starting a wave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根據安永的分析,今年年初,全球最大的製藥公司們擁有超過 1.4 萬億美元可供進行併購交易的資金。有投行預計,按照今年前五個月的速度,今年全年的醫藥行業併購交易規模有望達到 2150 億美元,遠遠高於去年的 1270 億美元和 2021 年的 1490 億美元。
投資銀行 Stifel 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全球製藥和生物技術公司在併購上花費了 850 億美元,這顯示出它們尋求補充新的藥物管線的交易活動出現了顯著復甦。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去年前五個月,相關交易額僅為 356 億美元,前年同期交易額為 491 億美元。
根據安永的一項分析,今年年初,全球最大的製藥公司們擁有超過 1.4 萬億美元可供進行併購交易的資金。此外,今年這些醫藥巨頭併購初創公司的動力也更加明顯,因為很多藥物的專利即將到期,這將令這些藥企年銷售額達到 2000 億美元的最暢銷品牌藥物面臨仿製藥競爭,並將壓縮公司收入。
在今年醫藥行業的併購活動中,輝瑞、默克和賽諾菲等巨頭都宣佈了數十億美元的併購交易,成為併購交易的領跑者。
Stifel 董事總經理 Tim Opler 表示:
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完全逆轉了併購市場的整體趨勢。如果醫藥市場保持今年前五個月的速度,今年全年的醫藥行業併購交易規模有望達到 2150 億美元,遠遠高於去年的 1270 億美元和 2021 年的 1490 億美元。
醫藥行業併購面臨越來越大的監管壓力
但上週在波士頓舉行的生物醫藥國際大會上,醫藥公司高管、銀行家和行業分析師並沒有表達類似的樂觀觀點。相反,他們擔心美國反壟斷監管機構對該行業整合、併購的打擊將越來越大。
上個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阻止安進收購 Horizon Therapeutics 就是最新的例子。這一交易於去年 12 月宣佈,交易規模達 280 億美元。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警告稱,醫藥行業 “猖獗” 的整合正在推高醫療服務的價格,這是該機構十多年來首次試圖阻止該行業合併的裁決。
在過去二十年中,中小型生物技術公司對藥物開發的重要性迅速增長。根據 Iqvia Institute 的數據,去年新興生物製藥公司在沒有大公司參與的情況下研發了全球近三分之二的新藥,這一比例遠遠高於 2016 年的不到一半和 2001 年的三分之一。
如今,醫藥初創企業研發出新藥,或者在有希望研發出新藥時,被醫藥巨頭併購,將這類藥物拓展到巨頭的產品管線中,幾乎已經成為這一行業的慣例。
專注於研發抗癌新藥的美國初創醫藥公司 Seagen 的 CEO David Epstein 稱,如果監管機構令大型製藥公司無法收購初創公司,那麼該行業的 “資金” 和 “創新” 將很快枯竭:
我希望聯邦貿易委員會能夠了解生態系統的運作方式。
在當前利率上升、IPO 市場冷淡以及生物醫藥行業最大的融資方之一硅谷銀行倒閉之際,如今中小型醫藥企業想要籌措資金愈發困難。
根據安永上週發佈的一份報告,生物製藥公司去年籌集了 546 億美元的資金,比 2021 年下降了 54%,是該行業自 2016 年以來的最低籌資水平。
安永美國生物技術主管 Rich Ramko:
看看現金明顯不足兩年的公司所面臨的融資挑戰,並非所有這些公司都能生存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