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sh and burn" unstoppable? Temu overtakes Shein in the US market

華爾街見聞
2023.06.15 01:14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拼多多式的 “低價 x 社交裂變” 打法,在美國也同樣奏效?

Temu 和 Shein,兩家中國公司在美國的 “掰頭” 有了新進展。

週四,彭博 Second Measure 在分析數十億信用卡和借記卡交易的數據後指出,5 月美國人在 “海外版拼多多” Temu 的消費支出高出了 Shein 近 20%。

另一方面,移動 APP 研究機構 Apptopia 的數據顯示,在推出後的六個月時間裏,Temu 的下載量超過了所有購物 APP,它的參與度和留存率也一直在美國 iOS 應用榜中名列前茅。

Apptopia 內容和傳播總監 Adam Blacker 説:

Temu 的應用表現幾乎是史無前例的。但它太新了,我們還不知道 Temu 的結果。

目前的經濟環境肯定對 Temu 有利,因為消費者希望以更低的價格買到他們需要的同樣的東西,以對抗通脹。

但 Blacker 也表示,Temu 在應用商店中的排名可能要歸功於在廣告上的投入。

華爾街見聞稍早時候曾介紹,像 Temu、Tiktok 這樣的平台,早期增長很大程度上是由營銷支出推動的,他們通過大量利用 Facebook、Instagram 和 Snapchat 的廣告平台來獲得客户,從而擴大了在美國和海外的影響力。

據統計,僅在 2023 年 1 月,Temu 就在 Meta 的各個平台上投放了大約 8900 個廣告,推廣其超低折扣商品,比如 5 美元的項鍊、4 美元的襯衫和 13 美元的鞋子等。這種不斷的 “砸錢”,甚至幫助了 Meta 在今年一季度逆轉了業績的接連下滑。

除了廣告外,Temu 還成功複製了母公司拼多多的社交裂變式增長,靠着 “砍一刀” 收穫了大批用户。

如下圖,Temu 推出的 “幸運大轉盤”,不僅能拿到 100 刀的滿減券,還通過能拿到 400 枚硬幣,提取 50 美元現金,以及 90 美元的代金券。

令人頗為熟悉的是,等到還差一圈的時候,用户就會發現,自己的次數已經用完,而系統會告訴你,“再一圈,就能領到更多的錢”。

緊接着,用户發現,只剩下邀請新用户註冊這一種方式才能獲得轉轉盤的資格了。

Temu 大戰 Shein,“砍一刀” 略勝一籌

Temu“橫空出世” 以來,與另一家出海已久的購物平台 Shein 的 “鬥法” 就沒有停止。

去年 12 月,Shein 在美國法院起訴了 Temu,並聲稱其 “故意和公然侵犯” 其商標,並從事 “不公平競爭和虛假及欺騙性商業行為”,包括使用 Shein 的版權圖片作為其自身產品列表的一部分。

對此,Temu 發言人回覆稱公司 “堅決否認所有指控,並積極捍衞自己的權利”。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長期以來,Shein 在美國消費者心中的定位為 “來自中國的、低價的、全款式服裝購物 App ”,而現在的 Temu 同樣主打 “便宜”,這使得兩者的定位出現了重疊。

在 TikTok 等社交媒體上,不乏用户發佈將 Temu 和 SHEIN 對比的內容。

用户展示自己從 Temu 購買的商品並配字幕:不再從 SHEIN 購物並轉向 Temu,來源:36 氪

不過,儘管這兩家公司都是便宜產品的代名詞,但 Shein 為自營品牌,而 Temu 則是一個平台,不進行設計和生產,而是招募第三方賣家在其平台上開設網店,賣家將產品送到 Temu 的倉庫後,公司負責發貨、營銷和推廣以及售後服務。

Temu 將 Shein 視為現階段最強勁的競爭對手,並希望在未來幾年逐步超越 Shein,最終在美國的市場份額能逐步逼近亞馬遜和 ebay。

此前有分析指出,撐起 Temu 發展速度的,不僅在於拼多多複製了自己過往的成功經驗,也包含背後龐大供應商羣體的配合,但由於 Temu 掌控核價權,供應商在合作中頗為被動,供貨被不斷壓低價格,賺錢並非易事。

據彭博報道,一位廣州服裝廠老闆説,他為 Temu 供貨時,通常的做法是拍下 App 上最受歡迎的商品的照片,並尋找能夠提供最便宜原材料的供應商。他説,這種做法正導致中國供應鏈的某些部分陷入價格戰。

儘管如此,這些擔憂並沒有阻止美國購物者積極參與 “砍一刀”。

美國社交論壇 Reddit 上,“砍一刀” 的帖子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