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iff-like contraction! The growth rate of US currency supply has continuously plummeted, comparable to the Great Depression era.

貨幣供應連續第二個月降至大蕭條時期水平,領先指標已經出現持續惡化。
美國貨幣供應量急劇收縮,或釋放經濟衰退信號。
美聯儲公開數據顯示,今年 4 月,美國貨幣供應增長再次跌至負值,增速連續第二個月降至大蕭條時期水平。
貨幣量同比減少 12%,較 3 月份的–9.75% 繼續下降,也遠低於 2022 年 4 月份的 6.6%。
獨立經濟研究所 Mises Institute 指出,隨着增長連續第二個月接近或低於-10%,貨幣供應收縮是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在此之前至少六十年,貨幣供應量在任何一個月內下降幅度都沒有超過 6%(同比)。

上圖所使用的貨幣供給度量 TMS 是由穆雷·羅斯巴德和約瑟夫·薩勒諾開發的度量,這一貨幣供應指標與 M2 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包括美聯儲的國債存款(不包括短期存款和零售貨幣基金)。Mises Institute 定期跟蹤這一指標,認為其能提供比 M2 更好的貨幣供給波動度量。
Mises Institute 指出,最近幾個月,M2 的增長率遵循了與 TMS 增長率相似的過程,儘管 TMS 的下降速度快於 M2。2023 年 4 月 M2 增速為- 4.6%。這比 3 月份的- 3.8% 的增長率有所下降。2023 年 4 月的增長率也遠低於 2022 年 4 月的 7.8%。
貨幣供應增長通常是衡量經濟活動的一個有用指標,也是即將到來的衰退的一個指標。
在經濟繁榮時期,隨着商業銀行發放更多貸款,貨幣供應量往往會迅速增長。另一方面,在經濟衰退之前,貨幣供應增長速度往往會放緩。
Mises Institute 表示,貨幣供應負增長本身並不是一個特別有意義的指標,但最近供應量的鋭減仍然説明了問題:
經濟衰退之前往往只是貨幣供應增長放緩,貨幣供應量並不一定要實際收縮才能引發蕭條。但近幾個月我們看到的跌入負值的情況確實有助於説明貨幣供應增長下降的程度和速度。這通常是經濟增長和就業的危險信號。
儘管貨幣供應量出現了大幅下降,貨幣供應的趨勢仍遠高於 1989 年至 2009 年這 20 年間的水平。
Mises Institute 指出,要回到這一趨勢,貨幣供應至少要再減少 4 萬億美元左右,也就是 22%,總量降至 15 萬億美元以下。

美國經濟仍然面臨着大量貨幣過剩,這也是勞動力市場尚未出現大幅放緩的部分原因。
但領先指標已經出現持續惡化——費城聯儲的製造業指數處於衰退區域。紐約州製造業調查也是如此。

Mises Institute 指出,5月份個人破產申請量增加了 23%。臨時工作崗位同比下降,這通常表明經濟衰退即將來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