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AI's strategy has changed? Reports suggest that Altman wants OpenAI to become a "super assistant" and directly compete with Microsoft and other downstream software.

如果 OpenAI 加速佈局面向個人及企業的軟件,ChatGPT 未來很有可能將重塑 C 端應用生態,搶微軟生意的同時,或許離微軟與 OpenAI 的 “關係破裂” 也不遠了。
OpenAI 和微軟間本就 “裂痕” 初現,而現在兩者間競爭正越發激烈,“相愛相殺” 的戲碼正在上演。
6 月 27 日,據 The Information 報道,僅用了短短半年時間,ChatGPT 已成為火遍全球的互聯網品牌之一,而現在,OpenAI 正為 ChatGPT 制訂更宏大的計劃,這一計劃可能意味着會搶了微軟和 Salesforce 等合作伙伴的生意。
OpenAI 首席執行官 Sam Altman 私下告訴開發者,公司希望將 ChatGPT 打造成 “超級智能個人工作助理”,使其可以根據個人及工作需求執行多種任務,如按照用户的風格起草郵件或文件,提供相關業務的最新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微軟本就想將 Windows Copilot 打造成真正的 “個人助手”,而如果 OpenAI 想要將 ChatGPT 發展成未來入口級平台,無疑將直接與微軟產生利益衝突,競爭將進一步加劇。而 Salesforce 也正計劃將 ChatGPT 融入到其各類軟件中,若 ChatGPT 正式成為 “超級助理” 與 Salesforce 間也可能面臨正面衝突。
根據 Altman 和另外兩名知情人士對 The Information 透露,構建新的 ChatGPT 功能將成為 OpenAI 商業化努力的重點。
因此,從短期來看,微軟和 OpenAI 均能向需要構建 AI 能力的 B 端客户提供技術服務,兩者之間存在着直接的業務衝突;而從長期來看,如果 OpenAI 加速佈局面向個人及企業的軟件,ChatGPT 未來很有可能將重塑 C 端應用生態,或許兩者的 “關係破裂” 是早晚的事情。
ChatGPT 要成為 “超級助理”
根據 6 月初流出的閉門會議紀要,Altman 就提到,ChatGPT 的使命是吸引更多企業接入其 API,而不是奪取客户流量。
Altman 曾 “安撫” 客户,OpenAI 將避免與客户直接競爭,未來不會發布超過 ChatGPT 的更多產品:
很多的開發者説,他們在使用 OpenAI 的 API 構建產品時,擔心 OpenAI 最終會發布他們的競品。但 OpenAI 未來不會發布超過 ChatGPT 的更多產品。
歷史上看,每一個偉大的平台公司都有一個 “殺手級” 應用,ChatGPT 的作用是協助客户讓他們的產品變得更好。ChatGPT 的願景是成為一個超級智能的工作助手,不會觸及其他領域,因此開發者無須過多擔憂。
Altman 的 “安撫” 似乎並未起作用,分析師認為,僅 ChatGPT 這款 “超級助理” 的應用,就足以讓 OpenAI 的各大客户們 “瑟瑟發抖”。
The Information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除了幫助客户根據個人風格起草郵件,開發者還一直在使用 ChatGPT 的各類客户如何利用其創建自主的人工智能代理程序:
當代理程序設定一個目標,比如增加軟件產品的銷售量時,ChatGPT 會提出可以執行的具體任務,比如創建一個應用程序或針對潛在客户的推廣電子郵件模板。
有分析認為,本月稍早,Altman 可能開啓了與 “超級助理” 相關招聘,廣納賢才的舉動可以看出 OpenAI 對這一項工作的重視。OpenAI 任命 Facebook 知名產品經理 Peter Deng 為消費產品副總裁,他將負責 ChatGPT 的產品、設計和工程團隊。
Deng 在領英 (LinkedIn) 發佈的宣佈其新職位的帖子中提到,OpenI 公司希望開發 “提高人們生產力和創造力的輔助能力” 的產品。

AI 的商業化探索還在繼續
從源頭來看,OpenAI 一直以來強調的的目標是希望能早日達成 AGI(通用型人工智能),達成這一目標的途徑則是利用大量的計算來不斷訓練、優化、迭代現有的大模型,根據相關報道"AI 大模型訓練一次就至少要花費數十萬美元",這意味着 OpenAI 在實現 AGI 的過程中面臨着高昂的計算以及研發成本。
《MIT Research Review》曾報道過"OpenAI 的商業化壓力越來越大,創始人 Altman 也認為需要通過賺錢來繼續做研究。"
因此,即便 OpenAI 一開始是個純粹的非營利組織,曾經有着絕對不讓 AI 技術被商業公司壟斷的美好願景,2019 年 OpenAI 還是進行了架構改革——增添了一家擁有"盈利上限"(對投資者的回報控制在 100 倍以內)的營利性主體 OpenAI LP。
據《Fortune》報道,有消息稱 OpenAI 2022 年收入僅約 3500 萬美元,仍虧損了 5 億多美元。OpenAI 希望能在 2023 年、2024 年分別實現 2 億美元、10 億美元的營收,然而對於直至去年仍在虧損的 OpenAI 而言,想要達成這兩個數字並不輕鬆。
因此,Open AI 必須加速 ChatGPT 的商業化,比如現在有越來越多應用的核心功能將被納入 GPT 模型中,成為具備 API 服務的超級 APP。
就在前幾日,OpenAI 深夜放大招,Altman 表示將打造史詩級 LLM“應用商店”。打通所有 ChatGPT 應用,徹底搶佔 AI 模型生態。
據兩位知情人士向 The Information 透露,經由大模型商店,企業可以獲取到各種已經過精調的 AI 軟件,如解決在線零售金融欺詐的 AI,以及擁有最新數據、能回答特定市場信息的 AI。
目前,尚不清楚 OpenAI 是否會對這些交易收取佣金,或者以其他方式從大模型商店裏獲得收入。
微軟在 5 月剛剛發佈了史上最牛的插件系統。OpenAI 的 LLM 應用商店可謂是直接對轟微軟,強行搶佔生態市場。
華爾街見聞此前分析稱,OpenAI 的 LLM App store 會有不錯的反響,ChatGPT 目前持續火爆的用户量是一個很好的保障,但還不足以對微軟生態有非常嚴重的衝擊,畢竟在應用端微軟的實力是不容小覷。
在本次被傳出考慮推出 “大模型商店” 之前,OpenAI 也探索過其他的營利渠道。今年年初,OpenAI 推出了 GPT 插件,可以讓用户可通過 AI 查詢 OpenTable、Shopify 或 Expedia 網站,從而無需訪問這些網站就能快速預訂或購買產品。
然而,這些插件並沒有如 ChatGPT 一樣引爆市場。據 The Information,在上個月與開發者的會議上,Sam Altman 直接指出 GPT 插件沒有找準市場。
微軟與 OpenAI 的 “開放關係”
兩家明面上密切合作的公司,之所以會存在暗地裏的緊張對立,離不開 OpenAI 和微軟特殊的合作關係。
2019 年迄今,微軟對 OpenAI 進行了一百多億美元的投資,並且允許後者免費使用 Azure 提供的算力。條件是,在微軟的投資能夠回本之前,微軟享有 OpenAI 利潤的 75%,並且並在一定上限內獲得隨後利潤的 49%。
從紙面上來看,這筆投資給微軟帶來的回報豐厚:在上半年的 AI 熱潮中,微軟市值從 2022 年年底的 1.79 萬億美元,暴漲近 7000 億美元,到如今 2.48 萬億美元。
然而,實質上,OpenAI的技術並不屬於微軟,微軟對OpenAI也不具備直接的控制權。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為了規避反壟斷審查,微軟僅持有 OpenAI49% 的股份。OpenAI 幾乎保持着完全獨立運作。微軟內部僅有少數團隊可以接觸到 GPT 系列大模型的其代碼庫和模型權重等核心信息,對微軟的大多數員工而言,OpenAI 和其他外部供應商區別不大。
在大科技公司對初創企業的投資中,這種狀況非常罕見。一般來説,大公司在收購或投資創企後,要麼完全整合雙方團隊,要麼會徹底吸收後者的技術。很少會有 OpenAI 這樣被投企業反過來和自己的資方競爭的。
微軟和 OpenAI 的合作背後,充滿了微妙的罅隙與裂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