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光年之外,美團圖什麼?

華爾街見聞
2023.07.01 01:23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美團相當於 2.85 億美金估值收購了光年之外,表面上美團佔盡了估值的便宜。但實際上,初創公司是非常脆弱的存在,如果美團此時不出手,在失去創始人的情況下,我們很難想象光年之外能在競爭慘烈的大模型賽道能堅持多久。

6 月 29 日,港股收盤之後,美團發佈一紙公告,宣佈收購光年之外國外和國內 100% 的股權,收購價為 2.34 億美元現金 +3.67 億元人民幣債務 +1 元錢現金。

按照公告當日美元匯率中間價 7.22 計算,總收購價大約為 20.54 億元;同樣根據公告,當下的光年之外公司擁有的淨現金儲備為 2.85 億美元,也就是大約 20.58 億元。

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因素,對於美團來説,這筆交易的紙面成本大約是 0 元。

用傳説中的 “0 元購”,收購一家中國人工智能 AGI 領域最知名的創業公司之一,這種好事情,如果發生在 A 股,一定會被炒上天,不來 3-5 個漲停都是不禮貌的。

但是,我們很欣喜地看到,在港股市場,投資者在熱烈討論的,是這筆交易值不值得、交易邏輯是什麼、有哪些潛在的風險。

我們説欣喜,完全沒有揶揄的意思,因為這充分説明了,港股投資者相對更成熟的表現。

本文將以中小投資者視角,全面分析:

這筆交易對於交易各方意味着什麼;

為什麼是美團;

美團的潛在收益與風險。

1、王慧文和他的光年之外

在分析交易的紙面影響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王慧文及其創立的光年之外。

創立光年之外之前,王慧文更為公眾熟知的,是美團聯合創始人,他曾長時間被視為美團二號人物。實際上,王慧文並沒有在美團啓動時就加入,美團創立於 2011 年 5 月 6 日,彼時王慧文創立了自己的公司淘房網,且已經小有規模,但是架不住老同學王興的召喚,王慧文將淘房網賣給了 58 同城,全身心投入到了美團的創業之旅,一干就是 10 年。2020 年 12 月 18 日,在美團上市一年後,王慧文宣佈退休。

王慧文和王興是清華 1997 級電子工程系同班同學,同住一個宿舍,王興後來回憶説,王慧文是他進入清華園後認識的第一個同學,箇中交情自不必説。清華本科畢業後,王興被保送去了美國特拉華大學繼續深造,王慧文則前往中科院聲學研究所學習。

2004 年,王興中斷了美國的博士學業回國創業,他向 “老王” 發出召喚後,王慧文果斷中斷了中科院的學業入夥,此後他們陸續經歷過多輪創業,直到 “校內網”(後來被陳一舟收購後改名人人網)的成功,他們才攫取到創業的第一桶金。賣了校內網後,王興繼續創業做出了飯否,王慧文則去全世界旅遊玩了一年多,後來回國做了淘房網。

從 1997 年大學入學開始算起,到 2020 年王慧文退休,23 年的時間裏,命運將兩個人的人生緊密聯繫在了一起,王興稱其為 “可以靈魂對話的一生摯友”。

2023 年初,隨着 ChatGPT、Midjourney 等 AIGC 軟件全球風靡,一股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創業浪潮在中美兩地開花。

在美國,微軟、Meta、Alphabet(Google 母公司)、Amazon 快打成了一鍋粥,微軟加持的明星創業公司 openAI 攜 ChatGPT 橫掃全球,5 月份已經達成全球史上最快 10 億月活用户的記錄。

在中國,BAT、京東、華為、科大訊飛、字節跳動等都已下場,明星創業公司如百川智能、智譜 AI、聆心智能、一流科技、循環智能等等紛紛下注大模型,並陸續拿到融資。

在這樣的背景下,退休 3 年的 “老王” 王慧文終於安耐不住內心的衝動,宣佈帶資 5000 萬美金創立光年之外,打造中國版 openAI。並且廣發英雄帖,招募業界頂級大牛,求賢若渴。

2 月份的時候,王慧文自己出資 5000 萬美金,公司估值 2 億美金,4 月份光年之外宣佈收購一流科技。

根據美團的收購公告,一流科技目前由光年之外國內公司持股 46.52%,其餘股份基本在創始人袁進輝名下。

一流科技創始人兼 CEO 袁進輝是清華大學博士,2014 年發明當時世界上最快的主題模型訓練算法 LightLDA,是分佈式深度學習流式系統的引領者與推動者。公司目前擁有的核心產品是 OneFlow 深度學習框架。2020 年 7 月 31 日,該深度學習框架 OneFlow 在 Github 上開源。

根據公開資料,2017 年 5 月,一流科技完成 1100 萬元天使輪融資,2019 年 2 月完成超千萬 Pre-A 輪,2021 年 2 月完成 5000 萬元 A 輪融資,由高瓴資本獨家領投;2023 年 3 月初,一流科技宣佈完成最新一輪融資,投資方為中關村科學城。

光年之外的進展非常順利,很快成為國內大模型領域的明星初創公司,王慧文的老搭檔王興個人出資 500 萬美金參與 A 輪融資,且出任董事,等於又出錢又出力。

紅杉中國出資 2800 萬美金,其他公司出資 2 億美金。通過美團的收購公告,我們可以看到 A 輪資金已經到賬,估值大約 11.6 億美金。

據悉,截止到 6 月份,光年之外的團隊人數已經擴張到了 70 人左右,對於一家 AGI 初創公司來説,這個速度不可謂不快,如果一切順利,它本可以享受聚光燈的照耀,在大模型創業路上一路狂奔。

可惜狂飆突進四個月後,創始人王慧文的身體出現了問題,被送往醫院,據説是重度抑鬱,這種疾病需要治療 + 靜養,且需要足夠時間來康復。任何疾病都是身體對我們的善意提醒,它本質上是生命的饋贈,因為本可能更糟(不提醒的話),希望王慧文能夠平靜度過這個特殊的時期。

2、交易對各方意味着什麼

當人們瞭解了王興、王慧文和美團的過去,很容易想當然地認為,這筆交易是王興危難時刻對老同學的救贖。

但是,如果我們深入瞭解了交易細節,就會發現,它實際上是現代商業模式下的理性之舉。

光年之外的現金儲備 2.85 億美金,足以表明王慧文此前透露的 A 輪融資 2.3 億美金、10 億估值還有他自己帶資進組 5000 萬美金所言非虛。

據接近該交易的消息人士向走馬財經獨家透露:

光年之外已經歷兩輪融資。天使輪 5000 萬美金,老王個人出資。主要花在了收購一流科技,用於買回其他投資人手中的老股。

A 輪融資金額實際近 2.85 億美金,一部分以現金股權到賬 2.3 億美金,另外的 5000 萬美金以債的形式存在——換算成人民幣大約就是 3.67 億元。這屬於 VIE 架構的創業公司融資常規操作,一般來説,從搭建 VIE 到把融到的美元轉為人民幣在國內使用,需要 3-6 個月時間,這期間要想在國內花錢開展業務,創業者一般會向投資方借一筆過橋貸款(以債的形式存在),等 VIE 搭好,再用融資還錢或者把債轉為股權。

如果我們稍微瞭解一級市場融資,就會知道各輪投資的融資金額、估值被誇大是常有的事,老王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實在。

如今,美團相當於 2.85 億美金估值收購了這家公司,從大約 11.6 億美金下降到 2.85 億,表面上美團佔盡了估值的便宜。但實際上,初創公司是非常脆弱的存在,如果美團此時不出手,在失去創始人的情況下,我們很難想象光年之外能在競爭慘烈的大模型賽道能堅持多久。

根據公告,美團收購公司後,新注入的資金將被歸還給原股東以及償債:

500 萬美元給王興個人旗下的投資基金 Qimai;

2800 萬美元給紅杉中國;

大約 2 億美金將歸還給其他股東;

光年之外國內公司的債務 3.67 億元,也就是大約 5000 萬美金,就是 A 輪融資產生的過橋貸款(股東們墊資給光年之外國內公司使用資金)。

在 4 月份的收購時,一流科技的早期投資人相當於提前退出了。

對於 A 輪投資者來説,2.34 億美金悉數奉還,剩下的 5000 萬美金本次收購完成後奉上,不虧不賺。

王慧文最終拿到的是 1 元錢,1 元錢當然不足以體現王慧文的價值,它更多是一份榮譽象徵。

對於王慧文來説,5000 萬美金是對夢想的註腳,最壞的結果是公司突然解散夢想死掉。比 5000 萬美金更重要的,是在人生這種危難時刻,有人仍然信任你,願意在背後撐你一把,把這份夢想延續下去。

對於美團來説,它的 20.54 億投入,實際上是平替公司原有的現金。

20.54 億投入,更多是一份對未來的一份承諾,承諾會把大模型的夢想繼續走下去;得到的是光年之外國內外的全部股權,核心資產是一流科技的技術架構和 70 人團隊的人才儲備,當然還有光年之外這個公司的品牌等無形資產。

3.為什麼是美團

從美團的角度來説,於理,大模型本身是公司科技戰略目標的一部分。

一季報時,面對分析師關於 AI 方面的提問,王興就説過,“在美團,我們對外部合作和投資保持開放,同時我們有內部團隊建立相關模型並應用,我們目前沒有可以展示的成果,其實正在努力追趕,我們致力於提升我們的 AI 能力並將其應用於用户端,我們已經積累了大量數據,因此我們積極投入,以最終實現我們的願景。”

於情,王慧文本就是公司聯合創始人之一,至今仍是重要股東,退休後一度還是公司董事會執行董事,投資他創業的公司也算知根知底;另一方面,一流科技的創始人袁進輝是清華博士後,首席科學家張鈸是清華教授,而美團跟清華淵源匪淺。

實際上,縱觀當下中國的大模型創業熱潮,可能超過一半的創業公司核心團隊都來自清華。

根據《中國企業家》雜誌統計,位於北京海淀區中關村東路 1 號的清華科技園,幾乎相當於中國大模型創業的根據地,王小川的百川智能、王慧文的光年之外,以及唐傑的智譜 AI 都在這裏,三位創始人都畢業於清華。創立循環智能的楊植麟、銜遠科技的周伯文、聆心智能的黃民烈團隊、面壁智能的孫茂松、劉知遠團隊,深言科技的豈凡超,以及光年之外收購的一流科技,其創始人、CEO 袁進輝都是清華校友。

而從王慧文和光年之外投資人的角度來看,顯然也沒有比美團更適合的投資者了。

4、投資光年之外,美團的潛在收益和風險

美團 2022 年度研發投入大約 207 億,佔年度總收入 2200 億的比重大約 9.4%,若剔除配送部分收入 802 億,實際的研發收入比大約是 14.9%,這在全世界的科技公司裏都是比較高的。

美團目前的研發投入,除了基礎的配送算法調度之外,大部分花在了自動駕駛車和無人機的前瞻性技術投入上,但實際上,無論是自動駕駛車還是無人機,它們都是人工智能技術的一個子集。

而從一流科技的財務報告來看,它 2021 年和 2022 年的年度虧損分別為大約 2300 萬和 1900 萬,這個級別的投入對於年度研發 200 多億的美團來説當然不值一提,但是加入 AGI 浪潮後,投入力度加大是肯定的,假設光年之外年度虧損擴大到 5-10 億量級(比如 1 億美金),實際上也就是研發部門內部調整一下就能實現的事情,未必需要額外投入現金流。

所以美團在公告中表示,“董事會預計收購事項不會對本集團的盈利、資產及負債產生任何重大財務影響。”

而從潛在收益角度來看,投資光年之外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獲取到了實實在在的成體系的大模型前瞻性技術,這將使得美團在該領域的技術儲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且成本非常低。

二是美團當下正在發力直播、短視頻等內容領域,大模型一個典型的應用場景就是 AIGC——當然絕不僅僅限於 AIGC,如果美團能將這些技術開發成熟,幫助它系統上超千萬的商家以超低成本實現優質內容生產,對於美團來説絕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電商的商家相對於本地生活領域商家來説,不僅顆粒度更大,而且技術能力普遍要高一個量級,很多電商商傢俱備一定的內容生產能力,或是資本,而本地生活商家大部分都是小店老闆,既沒有這個技術也沒有這個意識,所以大模型的 AIGC 能力對他們幫助會更大。

三是對話式 AI 日漸成熟,這種技術在商業領域最佳落地場景是本地生活,他比電商更適配。人們可能更需要通過對話式人工智能來點咖啡——比如開車時、訂酒店、點外賣,而不是購物,或者説更早實現的場景會是本地生活領域。而如果人們習慣於通過對話式 AI 點外賣、訂酒店等,在服務能力方面做得更深入的平台將會更受益,因為消費者僅僅通過對話操作,對於誤差/服務質量的容忍度將會更低。

四是一個隱藏的彩蛋,2011 年王慧文加入美團時,是賣掉淘房網帶着團隊一起來的,今天王慧文再次將自己創業的公司賣掉了,不過這次不一樣,它是不得已賣掉,而且收購對象是美團。

這次收購看起來並沒有將王慧文短期迴歸納入考量,但是長期呢,王慧文終究會回來的。

投資大模型是浪潮,當然也有風險。

首先這就不是小公司的機會,小公司的出路可能只有一條,就是賣給大公司,openAI 如果沒有微軟扶持,它能成功嗎,可能性微乎其微,這個賽道一方面需要數據語料支撐,一方面需要大量資金,對於美團來説,數據和資金問題都不大,但是如果大量投入下去換不來實際成果,那也是一種失敗。

這種失敗,有可能是行業整體遇到瓶頸帶來的,因為 AGI 至今仍然只是一個傳説,技術的進步並不是線性的,不是説 2023 年比 2022 年進步了 50%,2024 年就會再進步 50%,也有可能持續多年不再進步呢;失敗也有可能是團隊內部造成的,比如創業公司自己創業時順風順水、以小博大,進入大公司後有可能反而失去了創造力,變得平庸。

另一個風險,是監管風險,由於大模型天然就有脱離人類控制的屬性,這本身就是一種風險,監管如何控制 AI 失控,將是全行業甚至全世界的難題。對於中國的創業公司來説,可能還要加一層技術之外的風險,就是如何讓大模型符合我們特殊的社會規範。

尤其是後者,常常被人們提及。

不過,如果我們回溯 20 多年前,實際上新浪、搜狐、網易們當時做門户時,也是面臨着隨時被停掉的風險的,只是今天的人們意識不到而已;騰訊做微信、阿里做淘寶、支付寶同樣面臨過政策監管的風險。

風險總是在那裏,趟過了也就過去了。唯一真正降低風險概率的方式,是去嘗試,因為不嘗試的結果只有一種,就是慢慢消亡。

尤其考慮到,今天的公司承受風險的能力已經極大增強,去直面風險而不是逃避,更應該是正確的選擇。

本文作者:走馬的漢子,來源:走馬財經 (ID:zoumacaijing),原文標題:《聊一聊美團收購光年之外(修改版)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